政治法律环境。近年来,食品安全已成为大众心中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东南亚各国政府纷纷出台食安相关政策来规范餐饮行业。作为餐饮的一部分,海底捞自然受到这些法律法规的约束。
一、海底捞的东南亚营销环境
据当地考察,新加坡所有海底捞门店食品安全与卫生评级皆为A级,这需要保持极高的环境卫生自查标准以及食品安全执行标准。这些标准的执行是由海底捞聘请的第三方卫生清理公司负责,公司提供门店所需的全套清洁、维护、消毒工具与用品,并定期到店检查,不允许门店使用任何其他品牌的卫生用品,避免违反当地法律法规。
经济环境。在东南亚地区,各国联合成东南亚国家联盟,共包括: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截止年,东盟总面积约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54亿。
东盟有强大的经济潜力,人口当中有50%是20-50岁的消费主力军。年,东盟国民生产总值总计3.17万亿美元,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
虽然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但人均收入仍可达到美元,其中新加坡的人均GDP更是已经达到了美元。在城市化进展方面,新加坡、泰国、印尼跟马来西亚相对较为发达,而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则比较落后。
社会文化环境。因为地理原因,以前中东,印度与中国来往经商的船只都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东南亚各国成为了必经之路,也自然成了交汇站,各国商人都会在这里停留,甚至定居。
同时因为历史原因,东南亚也曾经是西方各国的殖民地,长期受到法国、荷兰等国的文化影响。由于华人的大量聚居,收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华人文化传播也早已根深蒂固,相对其他海外地区,东南亚地区对中餐的接受程度较高,较为适合中式餐饮企业发展。
技术环境。从科学技术角度看,随着各国大量大型餐饮企业跻身东南亚市场,餐饮行业技术创新与科学管理受到重视,集中配餐配送应用日趋广泛,教育培训水平与从业人员素质普遍提高,营销体系不断完善。
得益于现代化物流体系以及互联网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东南亚地区必需的食材能在保证新鲜的前提下得到运输。而餐饮原材料行业加速推行的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与科学化进程,反过来为海底捞这类大型餐饮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正在慢慢形成“餐饮企业完善供应链,供应链反哺餐饮企业”的良性循环。
二、东南亚中餐餐饮业发展趋势
饮食文化是反映民族特色和文化的代表性媒介,也是宝贵的民族财富。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一个国家独特的饮食文化是其与世界交流的重点。
如今,中国餐饮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集中表现,不仅促进海外华人的经济发展,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还能通过中餐海外发展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中国服务业比重的不断扩大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服务的国际化水平也将不断提高。
餐饮服务的高标准,丰富了中国餐饮市场,促进了餐饮行业的消费升级。从而进一步加快了中国餐饮行业融入全球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经过几代人的发展,海外中餐已经从一开始的谋生手段,转变为有规模的经济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国内餐饮企业开始走国际化路线。
据有关统计,目前海外中餐馆数量超过40万家,其中既包括全聚德、东来顺等老字号餐饮品牌,也包括梅州东坡、海底捞等新生代餐饮品牌。海外中餐的发展趋势也从自立门户走向依靠组织谋求发展。以抱团组织的形式发展已逐渐成为海外华人餐饮企业的共识。
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从业者已经意识到,他们必须依靠行业协会和行业组织的团结协助来维持生存。目前,超过60个国家已建立了中餐行业协会,制定了规章制度,对中国餐饮的海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餐馆正在回归本源。
在过去,中餐面临生存的压力,所以很多海外中餐馆为了适应海外当地人的口味,扩大销售,开发出西式中餐,逐渐背离中餐。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土华人和当地人都逐渐将经典地道视为选择餐厅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回归正源成为一种趋势。
新型冠状病毒对餐饮业造成的影响。作为堂食为主的海底捞火锅,东南亚地区门店年上半年的餐厅翻台率相比年上半年同比下降了45%,在单桌消费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收入将近下降一半,门店亏损严重,顾客对品牌的消费粘性也将大幅受到影响。
三、海底捞在东南亚市场的营销策略
1.预见性服务
在服务营销过程中,为顾客提供预见性的服务,满足顾客的潜在需求是海底捞重点把握的关键方法。海底捞很多服务都有一定的预见性,例如:为了防止火锅汤汁溅到衣服上,会分发围裙、给戴眼镜的顾客擦湿眼镜、放置手机的塑料袋。
海底捞一丝不苟、不拘一格的服务。以老客户为企业核心业务对象的战略使企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海底捞成功的商业策略和精细的营销理念值得同行学习和研究。对于餐饮企业来说,找到最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战略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2.全面完整的细节服务
为了让消费者能够非常愉快地完成消费商品的过程,服务中的详细营销至关重要。它要求员工在服务的各个方面和细节上力求完美。在海底捞,细节服务营销是最为显著的服务营销组成部分。服务中的细节把控,也是我国餐饮业在细节营销理念下最急切需要改进的部分。
海底捞服务在服务的完整性、全面性和细节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其次,消费者体验到的服务是细致入微的。消费者可以在海底捞享受免费美甲、擦鞋等服务。如果没有这种服务的需求,消费者也可以坐在等位区享受各种棋牌类游戏,期间还有小吃和零食奉上。
当然海底捞的竞争对手也可以提供上述服务,但并非全部都像海底捞那样精细。最后,服务中还会穿插着超过预期的感动服务。比如为庆寿的老人送一碗免费的长寿面,为庆祝结婚纪念日的伴侣精心布置用餐场景等。
3.自检自查及改进机制
通常,在海底捞消费时,从开始取号到享受美甲服务一般来说需要很长时间。这种额外附加的增值服务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享受到的。
如果想享受这项服务,消费者必须投入时间成本来等待这项服务。但如果经常出现因排队时间过长而导致顾客流失,使顾客被转化至其他餐厅的情况,海底捞的市场份额将会大大降低。
四、海底捞现存缺陷及矛盾
1.食品安全问题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企业的声誉已成为影响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因素,餐饮企业更是如此。不重视产品安全的食品饮料企业就像无本之木,即使他们可以保持他们的表面上的风光,但他们的实际内在是脆弱的,随时会坍塌。
2.过度授权问题
门店为保证顾客满意率,常给员工赋权,让员工有赠送菜品、打折扣的权利,准许员工自行判断如何维护顾客。在企业拓张期间,此举无疑是十分有效的,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老顾客”,不损害员工利益的情况下还能保证当台顾客的满意率,增加门店的翻台率。
但久而久之,此类现象提高了顾客的满意阈值,给顾客造成了到店用餐便打折的常态印象。反而不打折成为了投诉门店的原因之一,给服务人员出了一个难题。若是继续放任员工泛滥化打折,门店经营损失太大,但若收回打折权利,顾客满意率又无法保证,造成了经营上的矛盾。
3.平衡服务营销与产品营销的比重
过度依赖服务营销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弊端,利用产品满足顾客满意率是可量化、可实现的。但利用服务来令顾客满意,是无法衡量、没有标准的。
不同顾客满意的条件不同,若施行差异化的服务,反而会带来得罪顾客的风险。只有平衡目前过度依赖服务营销的现状,利用产品与服务双营销,才能确保行业优势的同时,高效把握顾客满意率。
4.优化不同国家的定价策略
东南亚各国消费水平差异大。在消费能力相对较低的印尼,海底捞能让人均消费达到其人均GDP的万分之59,但在消费能力相对高的马来西亚却只能做到万分之18,而在最发达的新加坡,消费者在海底捞的人均消费仅仅占其人均GDP的万分之5。
这表示着在东南亚相对发达的国家,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通过差异化的定价策略,利用不同地区的口味差异来制定特色菜谱,提高门店人均消费水平,拉升企业经营能力。
结语
调整员工招聘政策调整员工海外招聘政策,积极扩大本地员工的招聘范围。在中国籍员工无法大量输出的情况下,人员的紧张只能依靠招聘外籍员工来解决。提高本地员工在人员中的占比,会大大加强企业的扎根能力以及对本土文化的吸收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门店顾客引流提供有利的影响。
建立相匹配的供应链自主搭建海底捞在东南亚地区的供应链,降低供应商对东南亚地区门店的议价能力,降低食材成本,提高产品毛利。
完善上游食材与火锅底料的制造工业、中游食材的运输业与下游门店的销售业是海底捞日后整体营销的重中之重。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