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车企衰退,中国接棒下一个亚洲车王很

近日,国外一家智库对全球的汽车行业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与全球竞争对手相比,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日产汽车和本田汽车在汽车电动化转型方面准备最不充分。曾经世界第一的日本汽车,正在渐渐退出大家的视野。随之而来的是亚洲汽车行业的大洗牌,如果你是有车一族,今天的节目一定要看,下一个亚洲车王,很可能在中国。

作为制造业强国,日本生产的电视机、半导体、手机、电脑曾经风靡全球市场,对产品品质要求一向比较高的日本企业,常常要把产品做到极致才肯罢休,进入21世纪之后,日本的制造业精而不强,到现在,作为日本制造业最后的避风港,日本的汽车制造业也开始出现衰退先兆。

早在五六年之前,我去东南亚旅游,影响非常深刻,在柬埔寨的大街上,跑的都是日本品牌的汽车,其中以马自达最多,我问当地人,当地怎么都喜欢买日本汽车啊,对方告诉我,日本汽车性价比高啊,便宜、省油、小巧,性能又好,柬埔寨当地很多的汽车其实是在日本当地市场上淘汰的二手汽车,即便是二手车,还是很好用。

日本汽车产业能够有现在的地位,真的要感谢美国人。二战之后,美国在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对日本都有很大的影响。五六十年代,美国人开始扶持日本发展经济,其中涉及到汽车行业,还是因为美国人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在美国人看来,汽车这个产品的生产过程污染大,消耗多,如果能够培育其日本的汽车制造业,美国人可以让成本控制能力更强的日本人来造车,既能降低成本,还能减少对美国本土的污染,岂非一举多得。然而,美国人没想到的是,他在扶持日本汽车企业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可怕的对手。

到了八十年代,丰田、日产和本田三大品牌长驱直入,称霸美国市场,日本生产的小轿车性能好,价格又便宜,在美国人的本土市场中,对美国本土汽车品牌,构成了致命的打击。同样作为全球五大车系当中的成员,日本车和美国车的特点都非常鲜明。美国车豪华、气派,但是油耗比较高,相比之下,日系车显得比较保守,强调实用性和性价比,耐用和省油成为日本车的最大优势,在汽车成为美国家庭的必须消费品之后,日本车一度成为美国汽车市场的主角。美国车一下子就遇到了“小车拼不过日本车,豪车拼不过欧洲车”的窘境。

于是,从80年代开始,美国人就一直致力于打败日本车,但努力了几十年,成绩并不明显,直到年,变局终于来了!由于对燃料汽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型犹豫不决,日本汽车正在逐渐失去他的市场。当特斯拉在全世界大行其道时,马斯克先后在欧洲、中国等地建立超级工厂,有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四小龙”之称的理想、小鹏、蔚来和威马4家电动汽车企业,大刀阔斧地拓展全球市场之时,日本的电动汽车却落后于全球同行,到现在为止,日本的电动汽车普及率只有1%。

日本是没有新能源车的技术吗?并不是,按照专利量和技术储备的情况来看,以丰田为代表,日本拥有全世界最多的电动汽车技术,甚至远远多于特斯拉,但从技术到产业,日本还是慢了一拍。年开始,在日本车企最引以为豪的中国市场,日本丰田、日产和本田三家企业的销量,加起来都不如德国大众一家的销量多,到年秋季的销售旺季,日本汽车在中国和美国的市场更是遭遇大溃败,销量不如特斯拉等新兴汽车。就连在日本本土,年10月份,本田的销售数量下跌接近五成,丰田的跌幅也超过了四成。

网上有很多人认为,由于全球汽车芯片短缺,才导致了汽车销售量的下滑,不仅仅是日本,全世界的车企都不景气。但从全球的汽车销售量来看,似乎并不支持这种说法。从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迎来大爆发,在中国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保持高速增长,年10月份,同比增幅达到了%,其中销售数量增长最快的是特斯拉和比亚迪,到年3月份,比亚迪甚至创造了单月销售超10万台的惊人纪录。

全球都在用电动汽车替代燃油车,日本在新能源车赛道上起步晚,劣势正在变得越来越明显。日本汽车的衰退,或许和它的战略思路息息相关。曾经有一个美国人专门研究过日本车企的商业管理,这个美国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商业公认的“竞争战略之父”。根据波特的研究,大多数日本车企的内部管理非常严格,对技术和产品的要求,可以说达到了苛刻的程度,日本人非常勤奋,但在战略上却略逊一筹。

日本的汽车企业,在管理深度上的造诣很高,恨不得把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吃干抹净,但在管理广度上,却总是慢人一拍。这个特点,导致他在全球的同类竞争者当中一直遥遥领先,但是问题也非常严重,企业的转型速度很慢,容易闭门造车。在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过程中,日本汽车还是慢了一拍。燃油车被电动汽车替代,从一个设想,变成争论,到现在,已经越来越接近成为一个共识。

全世界的燃料能源数量有限,竞争激烈,在俄乌战争之后,被能源卡住脖子的欧洲各国,更是对这一点深有体会,即便是我们国家,石油资源大部分都要从国外进口,越早实现对燃油车的替代,对于国家的能源战略安全来说,越是有利。

同样的变化,从消费端也开始出现,以前大家喜欢买燃油车,不用担心续航的问题,随着电动车技术的越来越成熟,续航问题终将慢慢被解决,年以来,国际油价暴涨,电动汽车的综合成本,已经不及燃油汽车的三分之一,几年下来,买一辆电动车省下来的油费,都够买一辆新车的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选择电动汽车的人越来越多。

日本人并不是不会造电动汽车,在新能源车的路上,日本其实一直是技术引领者,在油电混动、氢能源等技术领域,可以说是没有竞争对手,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日本丰田就量产了全世界第一款混合动力的轿车,到年,日产也推出了电动汽车,但小打小闹成不了大气候,日本一直没有把技术优势转变成为产业实力。当世界主流舆论都看好零排放的纯电动汽车发展前景时,日本汽车行业的反应不温不火,日本不需要纯电动汽车,因为日本国内多得是低能耗的燃油车。作为丰田家族第四代掌门人的丰田章男,甚至一度公开炮轰电动汽车。

虽然对电动汽车一向并不感冒,但对氢能源作为燃料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日本却视为心头好。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就开始研究氢能源,资源匮乏的日本,希望通过氢能源技术的发展,来替代对石油的依赖。全世界氢能源技术专利当中,超过五成都在日本,日本对氢能源技术的垄断,却产生了另一个不好的后果。全世界没有人想跟日本竞争氢能源技术,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毫无疑问地选择了电动汽车技术,而不是氢能源。

如果说年是全球电动汽车的元年,那么到今年,完全可以说电动汽车在全球的汽车市场当中已经成了潮流。日本车企犹豫不决,错失良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却大举进攻,按照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中国车企很可能接棒日本车器,成为下一个亚洲车王。

当然,对于日本车企错失电动车发展机遇这个问题,网上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些朋友是日本汽车忠实的用户,认为日本车性能稳定,可靠性高,而电动车在目前这个阶段仍然是一个噱头,谁买谁后悔;有的朋友更加直接,认为日本人不推广电动汽车,是因为电动车的污染也不小,废旧电池造成的污染甚至更为严重;也有的朋友说呢,中国人喜欢摸着石头过河,不管结果如何,边干边学,所以中国的手机,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新技术发展的都很不错,日本人也应该学一学中国人。

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呢?在国内众多的车企当中,你觉得哪一家最有可能取代日本车企,成为新一代的亚洲车王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说出自己的观点,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了,朋友们,我们下期再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