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向海而兴逐浪行

时代大潮奔腾不息,奋斗航程波澜壮阔。

年,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积极探索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开放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体制、新模式和新途径,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为推动钦州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数据显示,片区年GDP完成亿元,同比增长13%;规上工业产值.2亿元,同比增长51.2%;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51%;财政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32.8%。

打造制度创新高地

日前,广西北部湾联合国际船舶代理有限公司通过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升级版北部湾港无纸化(智慧湾)项目舱单协同系统,向海关申报一票出口到印度的货物信息,不到两分钟就显示海关回执“申报成功”,随后企业快速完成了报关出口、查验货物放行等事项。

通过智慧湾项目电子化无纸化作业,每票可为企业节省成本元。“智慧湾”项目上线运行后,实现了联检单位的信息共享,钦州港口岸集装箱通关人工作业环节由36个减少到8个,纸质单证由41份减少到8份。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从年.54小时,压缩至年底的15.45小时,从全国沿海口岸倒数跃至一流水平。

制度创新是自贸区发展的“棋眼”。

这一年,钦州港片区制度创新“规定动作”全部完成改革试点任务94项,排名广西自贸试验区3个片区首位;全国自贸试验区已形成的项可复制推广经验或案例,钦州港片区目前已复制推广落地项;广西自贸试验区首批44项在全区复制推广的创新成果已全面落地实施。

这一年,钦州港片区制度创新“自选动作”有声有色。总结提炼形成改革试点经验和最佳实践案例58项,有38项列入广西自贸试验区一、二批创新成果清单在全区复制推广,位居广西自贸试验区3个片区第一。钦州港片区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境金融创新试点业务;在全国第一个创新应用“事必成”行政管理系统改革;构建了全国首条中国—马来西亚燕窝跨境产业链;颁发了全国首张“五证合一”医院综合行业许可证……多项制度创新成果独具钦州特色并属全国首创。

这一年,钦州港片区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成效更上新台阶。全年完成自治区项、钦州市及以下项行政许可事项下放承接,政务服务“一体化”和“片区事片区办”进程加快。——依托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率先在全区上线智能审批系统、平台经济个体工商户集群登记系统,实现企业开办“秒批”。

——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发放全国首张“五证合一”医院行业综合许可证。实施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为企业和产业项目提供全方位、全环节、全过程的周到服务,推动实现企业“拎包入住”。

——挂牌成立广西自贸试验区首家法定机构——钦州港片区数字化发展管理中心,颁发片区第一张法定机构登记证,创新了新的法人主体序列,赋予园区数字化公共管理服务职能,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信息化管理保障。

通过系列改革创新的开展,实现以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提效破局。截至年12月底,片区新注册企业1.75万家,同比增长%(其中新注册外资企业家,同比增长%)。

向国际枢纽海港挺进

年8月23日,全球知名航运媒体《劳氏日报》公布年全球大集装箱港口排名,钦州港位列第47名,首次迈入全球集装箱港口百强。

作为广西自贸试验区中唯一临海的片区,钦州港片区最大的优势在海。

年,钦州港片区突出抓好重大港航设施和交通干道建设,进一步夯实钦州港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出海口的地位。

钦州综合保税区通过联合验收并封关运营;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港口作业区6台远程自动化门吊投入使用,率先成为全国铁路系统首家实现远程自动化装卸作业的铁路集装箱智能智慧化专业场站。

钦州港30万吨级油码头实现常态化靠泊和卸货作业,进入全国最大装卸能力港口第一方阵;钦州港东航道一、二期工程通过交工验收,11月5日正式通航15万吨级集装箱船,标志钦州东航道具备10万吨级船舶双向通航,并满足10万吨至20万吨级集装箱乘潮单向通航,打通了大型船舶出港通航“大动脉”。

北部湾港首个达到国际标准的石化液体码头金鼓江作业区16#—17#孚宝化工专业泊位竣工运营;大榄坪南作业区7#—10#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进入联合智能控制系统联机联调测试,成为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港口。

新开通钦州港至柬埔寨西哈努克港水果快线以及至太仓港等集装箱直航航线,开行北部湾港—印度、钦州港—吉大港航线,实现钦州港南亚航线零的突破;成功引进中远海运、中谷等大型航运公司在钦州港建设大型综合物流基地,“区港分离”钦州港大榄坪港区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大榄坪南作业区进境水果、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全面加快。首次开行巴西经钦州至重庆的国际海铁联运班列、武汉经钦州至东南亚的中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重庆经钦州至洋浦的“铁海联运+内外贸同船运输”班列,成功开行钦州—成都—波兰—德国的班列,钦州海铁联运班列线路已覆盖47个城市、91个站点。

年,钦州港货物吞吐量完成1.67亿吨,同比增长22.3%;集装箱完成.7万标箱,同比增长17.1%;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列,同比增长33%;港口实力荣登全球五十强,获得国际枢纽海港最高水平定位。

向海产业加速聚集

面朝大海、向海图强。

年,钦州港片区紧紧围绕构建“1+4+N”千百亿产业发展格局,引进一批强链延链补链项目,推动中石油炼化一体化、华谊化工新材料基地、恒逸化工化纤、中伟新材料基地、泰嘉超薄玻璃基板、港创智睿智能终端产业园、中船海上风电、国投电厂三期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一个个大型项目不断落户,一个个现代临港产业集群正在推进。

钦州石化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获批复,总投资超0亿元的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一期项目投产,二期丙烯、氯碱完成大件设备吊装进入主装置安装阶段;中国石油广西石化二期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恒逸绿色高端化工化纤基地等一批投资超亿的重大龙头产业项目加快推进,石化产业实现从中石油广西石化单一龙头到多龙头的历史性转变,初步形成“一滴油两根丝”的高端绿色化纤产业布局,钦州港片区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能源化工基地。

总投资达亿元的中伟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落户建设,一期一阶段一条生产线建成投产;天源电池级氢氧化锂一期、鼎隆新能源建成投产,天源二期、磷酸铁锂等新能源材料项目加快推进,初步形成锂电池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全产业链体系。

中船大型修造船基地目前已形成10万吨级修船、2万吨级造船的生产能力,北部湾地区建造吨位最大、最先进的立方米LPG船已成功交付,填补了广西北部湾地区无大型船舶修造及保障设施的空白,中船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钦州千亿元海洋装备制造产业架构“浮出水面”。

依托华谊、恒逸、中伟、中船、泰嘉、金桂等龙头企业,钦州港片区加快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全力打造5个产值亿元—0亿元的特色产业,形成具有临港特色的产业集群。

据统计,年,钦州港片区工业产业重点项目入库39个,项目总投资亿元,年内新增投资35亿元,为钦州打造广西工业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打好“两国双园”特色牌

走进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映入眼帘的有高端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科教和人才资源富集区、国际合作和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马“两国双园”是钦州港片区最大的亮点。年,钦州港片区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发挥“两国双园”平台优势,积极推动“两国双园”升级建设,不断扩大与东盟的开放合作,加快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被商务部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中马“两国双园”升级版规划和升级版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加快推进,成功举办中国—东盟产能与投资合作暨中马“两国双园”合作升级推介会、马来西亚企业恳谈会等系列活动,在马来西亚多渠道多方位开展宣传推介,中马“两国双园”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5项业务全部落地,业务量突破亿元,12家银行的45家分支机构备案成为试点银行,开展了全区首笔人民币双向流动便利化业务、外商投资股权投资试点,广西首个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落地,首笔资金从马来西亚成功划转入境投资,率先实现广西QFLP试点“零”的突破。年9月,又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批复同意将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便利化政策在广西自贸区全面推广,境外项目贷款政策从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区推广到东盟全域。

钦州港片区加快修编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为核心城市空间总体规划,积极引入中交城投等大型央企参与片区投资开发建设。全面启动自贸新城规划编制,新型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一期开工建设,建成锦绣大道北段、马莱大道与友谊大道连接线工程等一批市政设施,市园快速通道北部湾大道至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道路工程(园区外段)已初步贯通,龙门跨海大桥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年以来,钦州港片区“造滨城”力度空前。完成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精品线路景观、孔雀湾公园改造提升,孔雀湾公园获批国家AAA景区,幸福小镇便民超市、中央厨房一批公共服务等配套生活设施开业使用……一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正在加快崛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