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塔布隆寺,车儿出了吴哥城,将我们拉到了吴哥窟。
吴哥窟也称吴哥寺,面积4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庙,也是最早的高棉式建筑。12世纪,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举全国之力,费时35年,建造了这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这座寺庙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筑,并以其建筑宏伟和浮雕细致闻名于世。
柬埔寨的太阳别具一格地悬挂天空,火球一般炙烤着大地。刚下车,就被烤得满身大汗。顶着骄阳,沿着宽宽的土路疲惫不堪地移步向前。陈导游边走边简约地介绍着吴哥窟,介绍完后又说,吴哥窟很大,进里面是自由活动,希望大家能够玩的开心。陈导游规定了集合时间和地点,并领着我们在护城河边照了集体照后,就不知躲到哪里清闲去了。
吴哥窟位于吴哥城南4公里处,坐东朝西,门前有一道明亮如镜的长方形护城河,河中央有一条笔直的长堤,横穿护城河,直通寺庙围墙大门。
站在护城河的短墙边,昂首望去,但见绿水泱泱,长堤悠长,对岸的寺庙围墙一字排开,两端蔓延伸长,灰黑色的躯体厚重沉稳地横亘在大地上,围墙外装饰着长廊,立柱根根排列,廊檐古色古香。长堤的尽头是围墙的中央,中央高高隆起,浑圆浑圆的如同一个岗楼。围墙的顶端,院子里的宝塔们难耐寂寞地红杏出墙,刺破青天,若隐若现地露出娇容。眼前如同一幅美丽的画,至于此,我方才心动容悦,禁不住赞叹柬埔寨竟有如此美丽的好景色。
通往西大门的长堤正在维修,长堤的右边搭有一座浮桥供游人通行。浮桥是用白塑料桶搭建的,走在上面晃晃悠悠,但按耐不住新奇的游客仍连绵不断地站在浮桥上拍照。因为,眼前的吴哥窟太美了。
过了浮桥,护城河边是一排长长的屋宇走廊。走廊外侧是建造精美的雨搭长廊,根根四方立柱并肩而立,支撑起敦厚古朴的屋顶。长廊坚如磐石地坐落在平平的草地上,气势恢宏地向两侧远远伸去,蔚为壮观地护卫着身后的圣地。长廊正中是大门,大门正对长提,门前的平台前突,以示秀丽;高高隆起的门楼如同佛冠,小天下般俯视着前来顶礼膜拜的男男女女。大门的两侧还有两个小门,小门虽小,但也不失华丽,以其绿叶娇容映衬着大门的红花艳丽。这排长长的走廊如同我国民宅的照壁,作用是对吴哥窟的遮蔽,让神秘更加高深莫测。
穿过长廊,里面是一条青石铺就的长长甬道,甬道两边建有齐腰高的青石护栏,护栏外是平平的青草地。长廊与吴哥窟正门的甬道中段,两边各建有一座瑰丽的厅堂,甬道的护栏裂开,劈有通往的路径。以往,这里也许是纷至沓来的贵宾或香客,进入寺庙后暂且歇脚,等待接见或朝觐的地方。
甬道长长的,尽头便是名闻天下的吴哥窟了。吴哥窟全部用砂岩重叠砌成,占地约2平方公里,四周有城壕环绕。迎面的城壕不高,门儿也不阔大,而身后耸立的佛塔却格外引人注目。
来到吴哥窟大门前,忍不住直了直老腰,精神一振,挺胸傲立。与杰出而悠久的千古文明遗迹并肩而站,顶蓝天,踏绿地,艰难相逢,能不周身洋溢着喜悦与豪迈?遗迹是物质的,物质是久长的;人是生命的,生命是短暂的。短暂的生命能与久长的遗迹越千山万水在异国他乡巧遇,睹真容,窥奥秘,隔着时空心相印,情相顷,目相视,语相私,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与快事。
一上海老者走到身边,让我为其拍照。我极为热情地为他拍了几张,直至他满意。老者也很为热情,问:我给你们也拍张合影吧。我郎朗答道:好。
进了大门,院子里只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石头城堡,这城堡就是吴哥窟。高高的吴哥窟围有依次增高的三层回廊,各回廊的四角配有高塔,拱卫着高65米的中心塔。以中心塔为顶点,形成高度依层次递减的美轮美奂的高塔群。美轮美奂的高塔群通体青灰,表里如一;通体布满了岁月损伤的印痕,光怪陆离;通体镌刻着一代又一代经久不息的信仰执着,层层叠叠。吴哥窟是一座四方形的石头城,由无数块精美浮雕的大石块组合而成,石块巨大(最重的有8吨),石块之间没有任何粘合物,虽经历近千年风雨,仍岿然不动。石头城的四边都有石雕门楼和石砌回廊,四边都有通向顶端的石阶。由于石头城建的过于陡峭(约70多度),每个石阶也窄窄的,陡峭壁立。若要登顶需手脚并用攀爬,这寓意着人们到达天堂需要经历许多艰辛。
我站在石阶下,遥望高高的城堡,不禁心生胆寒:礼佛与朝圣也非易事,不知古时的僧侣和香客们是如何登上这悬崖绝壁的,那是需要相当大的胆量和勇气的。
我站在石头城下,仰视旷世奇迹,用今人的眼光反反复复逡巡,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这奇迹是如何建造的。然而奇迹就这么屹立在面前,用无可争辩的沧桑身姿,述说着一路而来的坎坷历程。石头城四四方方,悄然陡立,高耸云端。厚重敦实的躯体上立满了佛塔、回廊、亭台;廊柱、石墙、基石、窗楣、栏杆之上,刻满了栩栩如生的历史浮雕。在石头城下,仰望奇迹,仰望历史,走着走着,你就会觉得自己是那么渺小,如同一粒沙、一滴水,什么骄傲、自豪、狂想、孟浪,都会顷刻间荡然无存。
沿着北墙一路走来,突然发现前面排起了队伍,这才猛然醒悟,还没登吴哥窟顶呢。吴哥窟的北面,在石阶梯上新搭建了木梯,两边还安装了简易的钢管扶手。木梯是顺着石阶梯搭建,所以也很陡峭,使得不少游客望而却步。登吴哥窟顶的人数是有限制的,是要领到胸牌方能登顶的,所以下来一个,交了胸牌,才能放行一个上。候了不久,终于领到了胸牌,沿着木梯一步步拾阶而上,小心翼翼拉着扶手,两眼紧盯前者脚跟,不回顾、不斜视,生怕居高胆寒,恐惧却步,半途而废。
踏完最后一阶木梯,纵身一跃,登上顶来。欠身回望,哇塞,真的很吓人哩。
吴哥窟顶矗立着五座宝塔,如骰子五点梅花,其中四个宝塔较小,排四隅,一个大宝塔巍然矗立正中,与印度金刚宝座式塔布局相似。五塔的间距宽阔,宝塔与宝塔间有游廊连接,游廊将顶端划出了几个四方块,每个方块都深深凹陷下去,形成一个个平底大坑。我曾多次站在游廊边望着深坑苦想它们的用途,是僧侣们、香客们静坐参禅、听经悟道的聚集地,还是存雨水的天坑。苦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也想问人,但除了游客无人可问。从右边沿着游廊而行,走到中段,左拐便来到中心大宝塔前。大宝塔很阔大,塔尖高高挺立,阔大的门儿敞开着,塔里面有一尊卧佛。卧佛面目慈祥,双目微合,身裹黄色袈裟,静静地躺在大宝塔之中。卧佛很大,几乎占据了整个塔室,卧佛很宏伟,高高而卧,令来着仰视也难窥其真容。我站在塔门前,凝望了佛好久,期盼与佛对语二三,但佛仍酣酣而睡,久久不醒,根本不理睬我。
别了大宝塔内的大佛,沿着游廊继续向东,游廊里的立柱上、门楣上、横梁上、屋顶上处处刻有浮雕。浮雕精致妩媚,栩栩如生,使得穿行之人不得不驻足流连。虽然,对浮雕讲述的故事与人物不甚了解,但其雕刻艺术却令人叹为观止。
边走边看,来到东南角的宝塔内,扶栏远望。蓝天下,空旷无垠,远处绿色茫茫一片,如波涛翻滚起伏;近处护城河一横,碧水映天,吴哥窟门一立,遮风挡雨,护卫着神圣的庙宇;脚下,草地碧绿,平坦无痕,宽宽的甬道居中一划,笔直地通向寺门。美景如画,画入目中。览美景,观秀色,赏风韵,人生能有几何?知足也!
下的吴哥窟,见同团的开封一家四口站在扶梯前,我问他们上去没。他们摇摇头,说没时间了。哎,到了吴哥窟,不登顶,实在是有点遗憾。吴哥窟四周的游廊里侧都是一根根石柱装饰的,极其漂亮和美观。沿着美观漂亮的游廊缓步走来,再次仰望高高雄伟的吴哥窟,再次禁不住赞叹。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的造型,已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并展现在国旗上。
离开美丽的吴哥窟,顿觉又困又乏,口干舌燥。过甬道,穿游廊,跨浮桥,来到丛林的土路上方才松了一口气。
“砍个椰子喝。”我对路边卖椰子的柬埔寨姑娘说。
“一个四千(合人民币八元)。”柬埔寨姑娘两眼盯着我。
“砍。”我坚定地对她挥了下手。
柬埔寨姑娘砍开冰镇的椰子,插了根吸管递给我。我抱着椰子,大口大口地吸吮着。
“妈的,柬埔寨的天真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