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四千年来中国人大迁徙至东南亚,乃各

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621/5478875.html

稻米是东南亚人主要食粮,但该种植技术何时传入当地一直成谜。最新刊于《科学》的古基因组研究显示,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南亚地区4,年来曾有两次大量来自现今中国南部(华南)古人类涌入,或是该地区农业与铸铜技术的源头。

该研究由哈佛大学人口基因学家与维也纳大学体质人类学家RonPinhasi领导。团队于越南、泰国、老挝、缅甸与柬埔寨等地发掘出具4,-1,年前人类骸骨期望找出有用的基因进行分析,但由于东南亚天气较热与潮湿,令基因快速降解,最终团队只能从18具骸骨找到有用基因,并将之排序。Pinhasi指研究结合了基因、语言学与考古学元素,对东南亚人口流动与历史非常重要。

其中本次研究所用最古老骸骨来自越南北部的曼北(ManBac),团队于墓穴中发现多种陶器与玉器,其造型亦非常类似中国早期稻米田遗址见到的出土文物。学界一直相信居于当地的狩猎群族曾与新迁到此地的农民一起生活,而研究亦证实说法。

曼北古人类遗址发掘现场

研究显示,这些狩猎群族祖先最先于4.5万年前到达南亚,成为第一批定居于当地人类;其后到4,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来自华南的大批农夫迁到越北、老挝、缅甸等南亚地区,同时将其农业技术带给南亚狩猎群族。换言之,当地人并非自行学习务农。同时,团队又发现,狩猎群族与这批新移民的后代仍使用南亚语系,推测当时来自中国南部的农夫很可能亦操南亚语系。另外,研究亦发现印尼西部古人类极有可能同样使用南亚语系,并非现在的南岛语系语言,显示现今印尼人直系祖先较迟才到达该地。

而南亚史上第三波移民潮涌入,亦是源自华南地区。这些移民最早于3,年前到达缅甸、2,年前到达越南、1,年前到达泰国,将铸铜技术带到这些地区,开展当地的铜器时代,并造就新的语言发展。

这次研究发现的迁徙模式,与此前其他古欧洲人基因组研究大致吻合,但亦有相异之处:古欧洲人基因多样性已随时间与更多人口流动日渐减少,现在只有极少欧洲人带有这些古基因,不过东南亚人口中仍有很多人是这些古移民与狩猎群族的直系后代,其基因多样性相比欧洲人更高。Reich指,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农夫抵达南亚的时间只有约4,年,对比欧洲人口于最早8,年开始流动,基因磨合与流失的时间相对较短,故此南亚人仍可以保留大量古基因。

古人类农耕场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