桫椤又称“树蕨”,被誉为“蕨类植物之王”。是目前为止仅有的木本蕨类植物,与恐龙同时代,有着“活化石”之称。
我对桫椤的第一印象,源于植物学老师的介绍。那时候,我们一班人围着老师,听他讲解他身旁的那株高大的蕨类植物,知道了那就是桫椤[Alsophilaspinulosa(Wall.exHook.)R.M.Tryon],属于蕨类植物门-蕨纲-真蕨目-桫椤科-桫椤属的一种树形蕨类植物。因为那时候整个植物园就一棵,并且听说桫椤是从起源于距今1.8亿年前侏罗纪时代的桫椤类植物演变而来,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当时甚至觉得站在树下的我们仿佛很渺小。后来在成龙的功夫片里看到他被打飞撞倒身后两三株比他高好多的树蕨时,我还唏嘘了好一阵:那可是濒危物种啊,就这么给损毁了
所以,在之前我发的一篇关于槲蕨的文章中,网友评论里提到“人家种树蕨”,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树蕨,桫椤吗?不是非常珍稀的一级保护植物?是可以移栽种植的吗?
于是全网搜索,对桫椤我又有了新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点认识,分享给大家。
网上资料显示,据研究,桫椤作为公认的极其珍稀的冰川前期植物,是“地球爬行动物时代”的标志植物,是盛于中生代,在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的孑遗植物。
作为蕨类中古老的类群,桫椤科植物在侏罗纪至白垩纪与裸子植物构成大片森林,曾广泛分布于欧洲、美洲、亚洲,后因新生代地壳运动使其仅能适应热带和部分亚热带地区气候,现主要分布于这类地区湿润的山地林和云雾林中。日本、越南、柬埔寨、泰国北部、缅甸、孟加拉国、不丹、尼泊尔和印度现今都有分布。我国分布在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香港、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江西等地。
桫椤别名蛇木,茎干高于6米,直径10-20厘米,上部有残存的叶柄,向下密被交织的不定根。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茎段端和拳卷叶以及叶柄的基部密被鳞片和糠秕状鳞毛,叶柄长30-50厘米;叶片大,长矩圆形,长1-2米,宽0.4-1.5米,三回羽状深裂;叶纸质,干后绿色;羽轴、小羽轴和中脉上面被糙硬毛,下面被灰白色小鳞片。
桫椤科作为真蕨中一个独特类群,其大多数种类拥有和树一样形状直立的树茎,故而又称“树蕨”。桫椤笔直中空的树干搭配宛若巨伞的叶子,极具观赏价值;桫椤历经沧桑,穿梭亿年,隐匿于山水之间,符合诗人向往恬淡闲适的气质,颇具文化价值。
桫椤的茎含有非常丰富的淀粉,甚至可以加工成面粉,制作成面包面条等食物。茎干还可入药,在中药中,桫椤茎干又名“龙骨风”。
资料显示,桫椤“性味苦涩,凉,味辛,性平,有小毒;入药的主治功能有清热止咳、祛风除湿、清肺胃热、风火牙痛、风湿关节痛、腰痛、治哮喘咳嗽、内伤吐血、骨痛、腹痛、小肠气痛、强筋骨、跌打损伤、杀虫、预防流感等”,功效几乎覆盖常见病症。”若桫椤可如其他中草药一样,栽培技术为人类所掌握,定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其药用价值。
幸运的是,我国的科技人员利用组培技术使桫椤人工快繁成为现实,解决了桫椤难以存活的根本性问题。近年来,从引种、人工栽培、模拟生境多角度出发,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桫椤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现如今,我们不仅可在各自然保护区欣赏成片的桫椤林群,还可在水热条件优越地区,进行园林或者庭院种植,砍断茎干可以长出不定根,经过矮化的植株适合作为观赏植物在室内进行种植,两株连心、三株并蒂,叶若巨伞遮蔽天日,好一幅壮观景象。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