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四代,越南屡次败于中国,为何国境

越南,一个与中国纠葛最多的国家,作为中国疆土一千年,作为中国藩属又一千年,曾经“同志加兄弟”,后来又刀兵相见。中国人亲身经历过的最后一场战争,就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及其后的两山轮战。

以公元年(北宋太祖开宝元年)为界,之前是越南人所称的“北属时期”,之后越南自立为国,并一直是中国的藩属,直至遭受法国侵略而变成殖民地。

▲中越边境基本格局形成于清末

让人惊讶的是,自从越南建国以来,每次中国改朝换代,越南总会按捺不住野心,想用武力侵占中国领土,居然与宋元明清四朝都打过仗。那么,现在的中越边境比起历史,又有多少变化呢?

一、山水相连的中华故土

中越边境山水相连,没有十分明显的地理分界线,因此早在秦汉时期,越南北部便包括在中国南疆范围内。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发动60万大军南征,打败西南地区的百越。

秦始皇设象郡、桂林、南海三郡,其中的象郡延伸到越南北部,差不多以今天越南的海防市为边界起点,比现代中越边境更靠南一些,但不包括河内。

▲秦朝象郡包括越南北部

秦朝一亡,赵佗随即率三郡自立,一边自称南越国不断扩展地盘,一边又向刘邦的西汉称臣。西南地区重新置于朝廷实际控制下,要到汉武帝时期。

公元前年,汉军灭南越国重新设置九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均位于今天越南境内,最远的日南郡一直延伸到越南横山地区,今越南岘港附近,越过了北回归线,出现太阳位于北方的奇景,因而被命名为“日南郡”,这是中国历史疆域的最南端。

▲西汉疆域深入到越南中部

以成语“马革裹尸”而闻名的东汉大将马援,就曾南下交趾平叛,剿灭征侧、征贰姐妹掀起的大规模叛乱。东汉虽然赢得了战争胜利,却对当地的统治颇为吃力,毕竟此处是中原文明向外辐射的极限。

日南郡再往南有一个受印度文化影响的林邑国,信仰婆罗门教,在东汉后期侵占日南郡的部分地区。而东汉王朝日趋衰微,没能收复失地。此后一直到南北朝,总体上与林邑国相安无事。

▲日南郡是中国古代疆域的最南端

林邑国在公元至年期间短暂地被隋朝攻灭,但又很快复国,与唐朝以横山为界。唐朝设立安南都护府,治所在交州,即今天的河内。

随着唐朝的衰落,安南都护府先是被南诏夺取,然后割据自立。唐朝灭亡后紧接着是五代十国,没人再顾得上安南。交趾豪强丁部领在年统一交趾各部,并自立为王。这块疆土从此脱离了中原王朝的控制,并开始被称为“安南”。

二、自不量力的丁朝

丁部领建立的王朝被称为“丁朝”,是越南正式建国的开始。与丁朝相邻的是南汉政权,赵匡胤也刚刚称帝不久,主要精力放在重新统一中原,以及从辽国手里收回燕云十六州上,对安南的兴趣不大。

赵匡胤册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承认其作为藩属国统治安南地区。不过,丁朝并没有因此而认为自己就低人一等,在接受宋朝册封的同时,对内以“皇帝”相称。

▲年丁朝建国正式脱离中国疆域

为了不被中原王朝察觉这种僭越,越南历代君主经常以太上皇身份掌控朝政,让继承人接受中原王朝的册封。考虑到丁朝建立之时,中原大地正处在四分五裂,皇帝满地走的混乱期,很难说他们有没有这种野心。

趁着中原战乱,丁朝及后继的前黎朝、李朝把边境线一点点北推,已经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中越边境。与秦朝的象郡相比,边境线的东起点从今海防市向北移了大约公里。

▲唐朝对越南北部暂时恢复过统治

不仅如此,丁朝、前黎朝、李朝还多次进犯邕州(今南宁)、钦州、廉州,杀害劫掠人口和物资,让宋朝十分恼火。但北方有辽和西夏两个心腹大患,使宋朝一直无法下定决心对南方用兵。年,李朝军队北犯攻破邕州,然后残忍屠城。

这一回他们的好运到头了,宋朝皇帝已经换成了赵顼,也就是支持王安石变法的那位宋神宗。赵顼顶着满朝压力坚持变法,不就是为了富国强兵吗?正好拿李朝小试牛刀。

▲北宋将广源州划给了安南

年5月,宋朝大举进兵,李朝军队不敢正面迎战,仓皇逃回到本国境内。敌寇犯边屠城,宋军岂肯善罢甘休,随即追入敌境,在决里隘捕捉到了敌军主力。

李朝军队以所向无敌的战象冲阵,却被宋军强弩射得人仰马翻。宋军步兵又用长刀猛砍象鼻,迫使战象掉头逃跑,反而冲散了李朝军队的阵型。宋军趁势掩杀取得大胜。

12月,宋军抵达富良江(今红河)畔,见李朝军队占有水军优势,便故意示弱,引诱敌渡江来攻,再半渡而击之,阵斩李朝太子,歼敌数万。眼见宋军逼近河内,李朝赶紧上表谢罪,两国这才恢复和平。

▲经过王安石变法后宋军战斗力很强

赵顼打了胜仗,却丢了一块国土,他把一直不服管教、屡次叛乱的羁縻州广源州划给了李朝。他应该是想减轻朝廷负担,顺便安抚一下李朝,以便自己集中精力于北方。

赵顼的用意不能说不好,但白白便宜了李朝,广源州现在是越南高平省的广渊县,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广源州的失去,使这一段中越边境向中国方向突出了一大块。

三、蚕食不止

安南,或者说越南,古代最辉煌的时期是在13世纪,三次打败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让人窒息的酷热和潮湿,茂密的山林、肆虐的瘴气,都让来自北方大漠的蒙古战士痛苦不堪,战斗力急剧下降。

、、年的三次入侵,蒙元军队都大败,只好表面上接受安南的臣服,彻底放弃了武力征服。而三次打败元军的陈朝没有覆灭于外敌,却被权臣篡了位,年胡朝取代陈朝,此时中原已经换了新主人——明朝。

▲蒙古铁骑折戟于越南

年,明成祖朱棣借着胡朝篡位的机会,发兵灭了胡朝,并设交趾承宣布政使司,重新将此地纳入中华版图。不过,安南立国已有近年,很难再复归中原王朝。

年,安南人黎利率军赶走明朝驻军。明成祖之后的明朝皇帝不愿意再动兵戈,只要黎利向明朝称藩,便承认其对安南的统治,史称其为“后黎朝”。安南归属明朝仅仅维持了20年。

▲明朝永乐年间曾收回安南20年

从那时起,安南重新开始向北方蚕食,一点点地夺取明朝土地。明朝皇帝不厌其烦,只好不停退让,年明朝割让宁远州,后黎朝改设礼州(今越南莱州),年又将西平州、禄州等地划出,后黎朝改设禄平州(今越南禄平县)。

安南甚至越海侵占钦州湾的一些地方,并明朝境内设置了一块飞地永安州。虽然在明朝的坚持下,永安州被撤消,但多个岛屿仍被安南控制,其中以巫头、万尾、山心三岛为主。就这样,中越边境被北移到北仑河口,中国又丧失了不少土地。

▲安南在明朝曾经有块飞地永安州

清朝和安南关系,与明朝非常相似。后黎朝向清朝称藩后不久,被权臣阮惠篡政。清朝作为宗主国在年扶植后黎朝复国,大败阮氏军队,攻占河内。阮惠假装投降麻痹清军,然后发动夜袭取得大胜。

清军正准备二次讨伐时,阮惠亲自请降,同意了乾隆皇帝提出的各项条件。于是乾隆皇帝罢兵册封阮惠为安南王,阮氏王朝一直延续到清末被法国变为殖民地。

清朝与安南进行过多次边界划分,主要是在云南。清朝要求安南归还已侵占的数十个村寨同时,也把一些村寨“赐”给安国,损失了一些领土,只是规模不大。

▲今越南顺化的阮氏王宫

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都与安南打过仗,除了元朝外,中原王朝军队都曾攻破过安南首都升龙(河内),但安南过于遥远,超出了中原王朝兵力投送和维持统治的极限,最终都以接受安南请降、恢复宗藩关系而告终。

在实际领土上,安南通过不停的蚕食,把两国边境线逐步北移,比起秦朝设置的象郡,边境线的东端从今越南海防市附近,北移到了北仑河口。

四、中法战争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身难保,更顾不上周边藩属国,安南被法国人盯上了。从年到年,法国步步进逼迫使安南断绝与清朝的宗藩关系,完全成为法国的“保护国”。

期间安南向清朝求援,清军进驻了谅山等越北地区,希望能对法军形成一定的威慑。不过,这只是清廷的一厢情愿而已,法国看穿了清朝的虚弱,向越北清军发起武装进攻,打响了中法战争。

▲镇南关大捷是清末少见的胜仗

年,法军攻克谅山又兵临镇南关,把战火烧到了中国边境,清廷这才开始认真备战。在黑旗军和当地中越百姓的配合下,老将冯子材率领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

但是,局部的陆战胜利并不能完全扭转局面,法国舰队封锁了东南沿海,双方都没有取得全胜的能力。清廷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承认法国吞并安南,并得到在西南方向打开清朝国门的特权。

▲法国吞并了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

随后,清朝与法国对中越边境进行了详细勘界,从年1月开始,直到年才结束,整整花了11年,邓承修、刘春霖等清朝官员据理力争,驳回了法国人的诸多无理要求。总体上说,勘界有失也有得,奠定了今天中越边境的基本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宋朝就被安南控制的巫头、万尾、山心等钦州湾三岛,在清朝的坚持下终于划归中国,结束了这块安南飞地,面积大约有平方公里。

参考文献:《中国近代边界史》、《中越边境历史资料选编》、《中越关系史简编》、《中国西南边疆变迁史》、《宋史》、《明史》、《清史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