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哈努克亲王不断“提倡克己、互助、诚实和舍己济世等道德风尚,并同保守的农民和佛教僧侣之间和谐一致,有助于有效地遏制激进的知识分子和政治上的动乱。”
另一方面,他选择了“以国有化、国家计划和集体劳动,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来对所有的政治资源实行有效控制,减少国家贫富不均的现象,以稳固其统治。”借助佛教思想的阐释有利于政治改革的实施。
佛教在柬埔寨有上千年历史,不仅与柬埔寨人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还对柬埔寨的社会、教育和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每一个柬埔寨人生命中都离不开佛教,佛教信仰和佛教文化在柬埔寨已经完全深入人心。
西哈努克亲王要在执政期间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就必须符合本国国情,走具有柬埔寨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
假若让本就贫困、落后且国民文化水平较低下的国家,在独立后就采用一些国外高深复杂的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那么显然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间内是不会被人民轻易接受和认可的,国家的改革事业势必会受到巨大阻碍。
针对于此,西哈努克亲王认为通过借助与柬埔寨百姓息息相关的佛教思想,在传统社会中的影响力,既可以加强柬埔寨国家的民族认同感,又能建立起统一的民族意识。
他曾感慨道:“把佛教的教义用于我们的国家政策方面,就能为我们培养出为我们民族的意识形态而战的可靠地、得力的战士”。
在他看来只有将佛教思想充分运用于国家政策之中,柬埔寨的民众才会更乐于接受和拥护,自己的政治改革才能顺利有效地推行和实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