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解放金

年4月,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解放金边。年1月,柬埔寨王国团结政府颁布新宪法,改国名为民主柬埔寨,同时取消了佛教的国教地位,执行了一条排斥和打击各种宗教的政策。柬埔寨的佛教在此期间遭受到沉重的打击,僧侣遭到迫害,寺庙受到损毁,僧侣人数急剧下降,同时有大批僧侣流亡海外。年1月,越南军队攻入金边,扶持了韩桑林政权,称作柬埔寨人民共和国。韩桑林政府一方面宣传宗教自由,一方面严格限制宗教活动。如政府发布法令规定只允许55岁以上的人出家,年轻人一律不得出家,以限制佛教的发展。越南政府则企图利用宗教控制柬埔寨,他们鼓动大量越南僧侣进入柬埔寨从事活动。但越南人所信奉的大乘佛教与柬埔寨人信奉的小乘佛教差别较大,受到了柬埔寨人民的抵制。金边政府时期,柬埔寨也有大批僧侣远走他乡,流亡异国。随着当时柬埔寨国内和国际局势的转变,为了争取民心,金边政府逐渐调整了其佛教政策。

年4月,柬埔寨国会修改了宪法,将佛教重新定为国教,并允许国家广播电视台播放佛教徒的诵经和祈祷活动,同时放松了对佛教活动的各种限制,使佛教活动逐渐获得恢复和发展。年5月,柬埔寨举行第一次全国大选,成立了新的联合政府,并改名为柬埔寨王国。王国政府不仅在宪法中再次确定了佛教的国教地位,还确认了柬埔寨国家的箴言:“国家、宗教、国王”,将佛教提升到极高的地位,不断推动和促进佛教事业的正常发展。年1月3日,柬埔寨召开了第19届全国僧侣大会,据柬埔寨宗教事务部的统计,目前柬埔寨一共有所佛寺,佛僧人数多达人。佛教不仅对柬埔寨的政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与柬埔寨人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柬埔寨社会、教育和文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国教,佛教信仰和佛教文化在柬埔寨深入人心,无论在官方还是民间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依照佛教传统,柬埔寨的男子不论地位高低,一生至少出家一次,一般为3个月,以此报答佛恩。削发为僧被视为人生的必修课,不仅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还为今后在社会立足提高地位。每年五六月的雨季前是出家的日子,届时出家者落发、着僧装、告别亲友,由家人敲锣打鼓,送进寺院,拜谒住持,受戒为僧,3个月雨季结束后,方可还俗回家。在柬埔寨,僧侣神圣不可侵犯,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受到各个阶层的尊敬和膜拜,国王在僧侣面前也要自示谦卑,毕恭毕敬。僧侣没有纳税和服兵役的义务,如果违法,首先需要由宗教组织令其还俗,才能起诉并接受审判。柬埔寨的僧侣生活朴素,条件艰苦,依靠布施生活。僧侣们必须严格遵守戒律,每天清晨起身沐浴后,两人一组外出化缘,接受布施后回寺诵经。僧侣们通常身披黄色袈裟,袒露左肩,着黄色纱笼,撑黄伞,赤脚而行。僧侣用自身的品行教化了民众,使佛教的宽容、慈善、仁爱、乐善好施的教义深入人心。

柬埔寨的国民教育,曾长期由寺庙的僧侣承担,在现代教育未产生前,世俗教育由佛教来担任,寺庙是提供教育的正式场所。入寺的儿童不仅要学习基础佛教知识,还要学习高棉文和高棉传统文化。佛教寺院作为民族教育的基地,在国民初级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年,柬埔寨佛教界为了提高僧侣的宗教和文化知识,创办了第一所佛教中学。此后的40至50年代,是佛教教育的大发展时期。年,政府规定每个寺庙都要开办学校,学习结束后,可以升入佛教中学继续深造。为进一步完善佛教中等教育,年,政府还规定,佛教中学除教授佛教基本教义、学习巴利文之外,还要教授民族语文、历史、地理,以及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如数学、农业及卫生常识等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