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的草原和河西的黄沙承载了很多中国历史记忆,无论是封狼=居胥的典故还是张謇行走西域的事迹,都为后世留下了无数波澜壮阔的历史。相比之下,东面广阔的大海难以留下历史的印记,南境边陲更像是被人遗忘的角落。至于西南边境的国家,更加无法与楼兰、匈奴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为人熟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古代越南和柬埔寨这俩国家与中原王朝之间的关系。
北方的草原
肃杀萧瑟的西域
一、古代中国与越南的关系
(1)古代中国统治下的越南区域
公元前年,始皇帝吞并六国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六国之后,始皇帝征伐不止,不久后便派遣五十万大军秦始皇就派遣大军征服了百越部族,并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如今的越南北部在当时就属于象郡管辖。秦二世而亡后,百越之地被后来的百越王赵佗占据。直到西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空前强盛,顺利剿灭了南越国,并且在这片区域重新设立交趾、日南和九真三郡。此后,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象郡该地区的统治和疆域都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唐初袭盛世荣光,改变了该地区沿袭数百年的建制,在此处设置安南都护府。唐中期之后,受到安史之乱的影响,帝国已经没有余力直辖安南地区,便在此设立静海军节度使以主持边疆防御。
汉朝时期南部疆域图
唐朝灭亡之后,越南地区开始逐渐从中国的统治中独立出来。先是静海军节度使无力抵抗越南地方武装的势力率先撤出这一地区。后在五代十国和宋朝军力羸弱、军事重心倾斜的纷乱情况下,中原势力无欲收回越南。虽然明永乐年间,因为越南地区进犯明朝而重新被收回中国统治,但是中国对越南地区的统治逐渐转向名义化。
(2)古代越南与中国的藩属关系
虽然大明在永乐大帝之后逐渐放弃了对越南地区的掌控权,但是越南北部王朝的主动投降和拜明帝为君,越南与中国的关系变为藩属关系。所谓藩属关系,是指属国保有名义上的主权,但是实际上在外交、政治等方面均受制于宗主国的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的制约下,越南新王登基都要征求明朝同意,并且每年按照约定向明廷进贡。明朝灭亡后,越南地区的统治者阮氏便屡次派遣使者和进献贡品到清廷,延续了与中国之间的藩属关系。古代越南与中国的藩属关系在清朝终结,清朝在中法战争中失败后,放弃了对越南地区的宗主权。
二、古代中国与柬埔寨的关系
柬埔寨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国,在公元一世纪左右建国。柬埔寨在九世纪至15世纪末建立了吴哥文明,史称高棉帝国。由于领土之间互不接壤,中柬之间并不像越南地区一样频繁征战。秦汉时期我国将柬埔寨称作“扶南”或“校南”,隋唐时期则被称作“真腊”国,直到明朝万历朝后,我国才将该地区称作柬埔寨。
盛极一时的吴哥文化
中国和柬埔寨主要是通过陆上交通和贸易进行沟通联系的。根据史料记载,中柬两国之间的路上交通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张謇在出使西域的路途中,不经意间发现了一条通往西南方向的道路,这就是后来的“蜀身毒道”。这条道路自成都出发,途径云南、缅甸等地,最终通往印度,被誉为西南边境的“丝绸之路”,中柬之间开始逐渐产生联系并且开展贸易活动。海上道路的开拓则主要得益于郑和下西洋,七次下西洋不仅宣扬了明朝国威,也促进了中国和柬埔寨之间的海上交易。
华夏文明的边境绵延上万里,除去漠北的豪迈和西北的肃杀之外,藏在原始丛林中的西南边境却稍显神秘。或许我们应该多些将目光投放在此处,去探寻其中独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