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侯冲)4月24日至25日,在四川参加中国援助柬埔寨减贫示范合作项目第二期来华培训的柬埔寨考察团,深入广元市青川县,实地察看了四川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工作。
考察团由柬埔寨农村发展部国务秘书英·占塔带队。虽然语言不通,自然环境、发展水平与国内并不一致,但是来自柬埔寨部、省、县、乡各级公务员仍然看得津津有味。有人一直用手机拍摄,有人经过翻译介绍后,在本上认真记录。
“你们做得很好,不少工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我们学习。”英·占塔说。
看参观
12本台账成主角,大家纷纷拍照留念
为便于交流,此次随考察团一起来到四川的还有一位英语翻译和一位柬语翻译。4月24日,考察团参观青川县红旗现代农业园区时,最开始站在英·占塔的身边是英语翻译。随后,他要求柬语翻译站到身边,以便让全团的人都能听得懂讲解内容。
细节的背后,是他们对参观内容的极大兴趣。
“通过电商平台,你们的木耳可以卖到国外吗?”“这些食用菌移植下来后还要做什么?”“除了椴木之外,其他木头可不可以?”考察团一行边走边问,其中最关心的是产业发展。
问得仔细,答得更认真。参观中,翻译一直拿不准“飞地扶贫”的意思,青川县板桥乡党委书记高飞便跟她逐字逐句解释。“青川是山区县,资源分散。通过飞地模式,将产业集中布局在一个地方,带动群众增收。”高飞说。
在青川县翊瑞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内,公司董事长唐述刚向考察团介绍减贫带贫机制。刚说几句,被边上广元市扶贫局副局长李建军喊住,“啥子是合作社,咋个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说仔细一些嘛。”
唐述刚详细讲完后,果然引起了考察团的兴趣。“这些都是贫困户吗?”站在统计展板前,英·占塔指着一排排名字问道。得到肯定答复后,他表示这个环节太重要了,有分红才能持久。
真正让英·占塔印象深刻的是唐述刚会议室桌上摆着的12本台账。这些台账一字排开,里面内容涉及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工资发放等,引得不少参观人员纷纷拍照。
“看了很多点,这个账本的管理做得最好。”英·占塔表示,能把工作做得这么细、这么好,村民才愿意跟唐述刚这样的带头人合作,“向你这样的榜样学习!”
#SplitPageHere#
谈感受
借鉴电商扶贫经验,帮助柬埔寨群众卖货
跟随柬埔寨考察团考察期间,记者粗略算了一下,参观青川海伶山珍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时间最长。插上电商“翅膀”,海伶山珍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额从年的万元增长到年的万元,并带动余户农户增收,这引起了考察团极大兴趣。
“这是农户今早刚送来的竹笋,我们真空包装后寄出去。”公司总经理赵海伶介绍,通过电商平台,公司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有的甚至卖到了新加坡。
“柬埔寨电商是短板,我们回去考虑加大力度发展。”柬埔寨干丹省农村发展厅厅长吉·塔维说,目前柬埔寨电商主要以个人为主,出售的大多是衣服和化妆品,网上销售农产品的很少。事实证明,借助电商平台,可以帮更多农产品拓宽销路。
深受启发的还有柬埔寨莫坎普县县长董·休枚。他告诉记者,4月初,他们和中方项目组刚刚对村民进行了制作洗洁精的技能培训。“通过电商网络,我们就能更好销售生产的洗洁精。”此外,他对扶贫车间很感兴趣,认为这种帮扶模式既照顾了家里,还不影响收入,值得推广。
说到中国的“精准扶贫”,董·休牧并不陌生。年,“中国-东亚乡村减贫合作示范项目”启动,并将柬埔寨、老挝、缅甸三国作为第一批重点合作国家。四川省扶贫开发局项目中心随后中标成为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的中方实施单位,负责在柬埔寨莫坎普县的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
发展产业,中方项目组即将配合柬方打两口水井,扩大灌溉的同时保证了村民安全饮水;改变当地村民生活习惯,改建户贫困户厕所,并完成82户贫困户电力接入。此外中方项目组还组织了劳务技能培训,教会村民制作中国面点和中国菜,方便村民到金边的华人家里谋一份保姆的职业。
英·占塔表示,通过此次来华培训,能为柬埔寨的农村发展提供更多的好方法和好建议,考察团将努力学习中方减贫经验并汲取适合在柬埔寨实施的工作方法。
年12月21日,中国援助柬埔寨减贫示范合作项目启动仪式在柬埔寨干丹省斯瓦安普乡举行。四川省扶贫开发局项目中心派出的中方常驻专家组与柬埔寨农村发展部已经共同组建了“中柬联合项目办”,负责项目实施。
项目计划用3年的时间在柬埔寨干丹省莫莫坎普县斯瓦安普乡谢提尔普洛斯村和斯瓦安普村两个项目示范村合作开展农村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卫生室、学习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扶持村民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派遣专家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等工作。
通过中国的减贫模式增强当地乡村的发展活力,预计将有个家庭、多人直接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