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湖上,漂泊着一群牧民,被要求永

无论生活多么艰辛,身后仍有故乡。但有一些人,生来就不知故乡在何方,或者叫做有家归不得,他们是一群被世界遗忘抛弃的人。今年在金边Bophana视听资源中心就举办了主题为“洞里萨湖:湄公河之心”的照片展。以照片的方式记录了洞里塞湖的生态环境以及当地渔民的生活。

洞里萨湖,又名金边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是柬埔寨人民的“生命之湖”。这里是去往柬埔寨旅游的必到旅游景点之一,连同吴哥窟、女王宫、巴戎寺一道筑建成柬埔寨人文情怀的纽带。

然而与另外三景迥然不同的是,洞里萨湖的使命与故事并非在多年前戛然而止,而是延续至今:它孕育和庇佑着一群人的生活。那他们是谁?从哪儿来?又能去哪里?洞里萨湖,或许是一些人的旅游天堂,却也是另一些人最后的栖身之所。

洞里萨湖的这些渔民其实是类似于巴瑶族人一样的“海上牧民”,但稍有不同的是,据传说巴瑶族祖先是由于未能完成寻找公主的使命逼迫滞留海上,而洞里萨湖的渔民则是饱受战争摧残的难民后代。

他们被要求永世不能上岸,没有国籍,无人管理。这似乎是某种自由,令人向往的形式,但当这一切真的发生时,孩子得不到应有的教育,长者没有匹配的医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生老病死,也都只能听天命。

由于没有国籍且终身不能上岸,这里生活的人们基本是靠捕捞渔业和从游客那里获得钱财来艰难维持生计的。游泳、潜水是当地孩子必备的生存技能,他们大多从两岁开始进行学习,而要谈婚论嫁的家庭,船只则成了新人父母需要为其准备的嫁妆或彩礼。

这里没有学校,所以基本时代都鲜少有人接受正规教育。没有任何一方出面干预,也就自然没有获得义工组织或者慈善机构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2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