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不断蔓延,数十个国家先后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使得全球贸易、旅行等受到巨大限制。不仅如此,一些国家甚至开始限制粮食的进出口了。比如,3月30日,柬埔寨宣布为了维护自己的粮食安全,自4月5日23时59分起将暂时禁止出口白米和稻谷。
还有越南,前几天也宣布“各种大米产品都要被列入禁止以任何形式出口”。还有泰国,颁布了“鸡蛋出口限制令”,虽然当前并未明确限制大米出口,但大米价格上涨较多。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限制鸡蛋出口,或许是为了以后对大米下手”。
与柬埔寨不同,泰国是全球第二大大米出口国,越南是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国。如果这两个国家都限制大米出口,或许会对一些粮食产能不足的国家产生一定的负面压力。此外,俄罗斯,埃及、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等至少9个国家先后限制部分粮食出口。
中国的粮食安全会受到影响吗?
据报道,年中国的粮食产量高达万吨(超过6.6亿吨),其中稻米总产量接近2.1亿吨,小麦总产量接近1.34亿吨,玉米总产量超过2.6亿吨,此外还有还有万吨的豆类,万吨的薯类。
按照14亿人口计算,中国人均粮食产量约斤,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主粮是安全的,是绝对有保证的。虽然年中国进口了约万吨的大米,但也出口了约万吨,大米净进口量并不大。
当前,中国的主粮基本依靠自己,少部分进口主要是用来“调剂”。更加重要的是,中国的大米库存量约1.15亿吨,小麦库存量约1.4亿吨,玉米库存量接近2亿吨——如此巨大的产能加上这么庞大的库存量,我们的粮食是绝对安全的。
但对非洲、南亚、中东地区来说,如果疫情的影响继续扩大,更多国家宣布“限制粮食出口”,那无疑将给这些地区带来巨大的压力。毕竟这些地区是当前世界“饥饿人口”存在地,而且前不久还遭遇了蝗灾,加上原本的种种地区矛盾,极易引发动乱。
粮食整体安全,但大豆、猪肉呢?
最近几十年,中国已经接近了温饱问题,但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这导致中国的耕地主要用于种植主粮,在大豆等油料作物上仍需大量进口。数据显示,年中国进口的大豆超过万吨。
超过了全球大豆进口总量的60%。如果疫情持续影响,巴西、阿根廷等国若因此限制大豆出口,那势必会抬升中国境内的大豆价格。此外,年由于“非洲猪瘟”的影响,中国猪肉供需失衡,使得猪肉价格暴涨。
本次疫情又提高了“牲畜养殖业”的成本,生物防控投入和难度都不小,并且内蒙古鄂尔多斯从外省掉入的“仔猪中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如果国际猪肉进出口市场受到影响,那中国境内的猪肉价格可能也会因此上涨了。本文由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