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里萨湖又名金边湖,位于柬埔寨境内西部,呈长形位于柬埔寨的心脏地带,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洞里萨湖的意思是“巨大的淡水湖”或“大湖”。元代中国使者周达观到洞里萨湖时,称洞里萨湖为“淡洋”。
法国人称之为大湖。洞里萨湖是中南半岛最大的湖泊,自西北向东南横穿柬埔寨,在金边与贯穿柬埔寨的湄公河汇合。
虽然在地理意义上只是湄公河的重要支流,但从功能和意义上看,其重要性绝不逊色于湄公河。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无尽的财富,使其成为柬埔寨乃至整个东南亚的“鱼米之乡”。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内陆湖,盛产鱼虾,滋养了千年前的吴哥王朝。湖滨平原平坦辽阔,土地肥沃,河流纵横。
它与湄公河三角洲共同构成柬埔寨的“中部大平原”,是重要的农业区和水稻产区。
枯水期(12月-4月),湖水平均深度仅1米,面积平方公里;但到了雨季,由于湄公河退水,水深可达9米,面积可扩大到1.6万平方公里。一到旱季,湖底裸露的淤泥就成了播种早稻的肥沃良田。
每逢雨季,藏匿着无数昆虫和微生物的杂草沉入湖底,成为养鱼的天然饲料。目前,洞里萨湖是柬埔寨北部主要的“肉食仓库”。
环湖多万人直接或间接以捕鱼为生,发酵和腌制的鱼是柬埔寨人的主要肉类。湖畔的柬埔寨人几个世纪以来,他们的家园就漂浮在湖面上,住的是高大的木屋。
雨季来临时,湖水位上涨,房屋可以用船拖走,也可以用卡车搬走。湖边的村庄有房子,学校,商店,邮局,甚至教堂。
街道建在水上,形成特殊的聚落景观。洞里萨湖像一块巨大的绿色翡翠镶嵌在柬埔寨大地上,为高棉民族的发展繁荣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是柬埔寨人民的“生命之湖”。
近年来,上游国家在湄公河上修建大坝,以方便灌溉和防洪,就像世界一样像世界上所有的湖泊一样,洞里萨湖也有逐年变小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