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诗苑绿岛谈李虹诗歌的现场感与唯美亲

诗人简介:绿岛,非著名诗人、评论家,中国萧军研究会副会长,《伊甸园》诗刊总编辑,当代国际华文诗歌研究会首席顾问。

我确信,她是从诗歌现场而来

——谈李虹诗歌的现场感与唯美亲情的呈现

主旨

由独特的审美体验到有的放矢的诗性诉求;由耳闻目睹的切身感触到亲临其境、激情勃发的嵌入式的情感定势与生成,继而即将完成了诗歌现场(外在的感官体验和认知介入)与内在情感波澜彼此互动、互通的交融与贯通,通过这种汇合、容纳、搅拌、发酵、提升之后那些从内心奔涌而出的,必将是诗人笔下炽热而跳动的神秘符号——诗歌。

关键词

诗歌现场诗人亲情

可以肯定地说,诗人李虹是一个善于身临其境、每每带着一颗赤诚之心和一腔炽热情感的心里预期,做到了身心俱在并有感而发的一个优秀的“现场”诗人。这一点,将在她大量的诗歌作品中得到充分而有力的印证。

由独特的审美体验到有的放矢的诗性诉求;由耳闻目睹的切身感触到亲临其境、激情勃发的嵌入式的情感定势与生成,继而即将完成了诗歌现场(外在的感官体验和认知介入)与内在情感波澜彼此互动、互通的交融与贯通,通过这种汇合、容纳、搅拌、发酵、提升之后那些从内心奔涌而出的,必将是诗人笔下炽热而跳动的神秘符号——诗歌。

与其说诗人的作品出自于笔端,不如说她的诗歌收获于跋涉的足下,倾泻于一颗善良、悲悯而又敬畏诗歌的心海。于是,在某种意义上足迹就成了诗人李虹不断跳动、延伸的诗行。而这种独特的诗行具有强烈的动感和真切的现场感,给人以一种血脉喷张的激情与感染,所以我说这样的诗歌是活着的诗歌,是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情感支撑的诗歌作品,是有血有肉的现场体验与情感历练的作品,而绝非当下口水横飞、自恋、自淫、自虐、屎尿等垃圾的分行文字可比。

不难看出,在这部《接驳天地的虹太阳》的诗集中,诗人所选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亲临其境并深入诗歌现场有感、有思、有想而发。无论是旅途偶得风物风光的拾遗,或是为了诗歌直奔目的地所感、所触,与心灵的直接对话或高频律磁场的共振感应,诗人都是把她心中的神(诗歌)虔诚地供奉在了生命的神龛之上,她既把它久久地贮藏在心灵的深处,又适时地将它归还给事物存在的本源。就这样,诗人在漫长的诗路历程之中,灵魂得以放飞,诗意的审美得以回归,情感块垒得以在作品中自由自在地消融、释放,精神的自我价值也找到了归宿的家园。

那么,就请沿着诗人九曲回肠的心灵轨迹,去探寻一下李虹诗歌跋涉的步履和她现实与精神世界的万水与千山,通过这条逶迤曲折的线路,或许能够打开或解读她诗歌奥秘之旅的重重门扉。

那应该是一个神秘的午后,诗人曾沉迷于科罗拉多大峡谷,寻找自己久违的影子,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佩吉市的羚羊彩穴,注目著名的马蹄湾;在华盛顿倒映池畔的丰碑之上,感受圣地亚哥的胜利之吻;诗人又匆匆来到夏威夷的桥头,眺望加拿大魁北克血色的夕阳;在觊觎金斯顿千岛湖的孤岛之余,并没有忘记瞻仰尼亚加拉大瀑布的一次次心跳与悸动。

当诗人把俄罗斯圣彼得堡轻轻安放在妈妈的行囊之后,便开始了激情四射的悉尼放歌;在慨叹菲律宾长滩岛悲壮的落日之时,她就由衷地想到了威尼斯水城的女人们;由埃及艳后的绝代风姿,诗人不禁为柬埔寨吴哥窟神秘的微笑而大彻大悟;在古老的花花世界的巴黎,诗人本能地想到了最伟大的作家维克多.雨果,想到了他笔下那个著名的人物埃斯梅拉达。

当回归成为一种本能之后,诗人把心贴在了故乡的土地,她决定要以一轮《接驳天地的虹太阳》,来诠释京城的“醉光阴”;伫立天坛之上,她不能不苦苦地寻觅儿时遍布北京的一条条古朴的胡同;最后,诗人终于定格在了当年父亲亲手打造的一把椅子之上,试图在纹理间去探寻隐约的诗意的光芒,并去重塑骨血亲情的至高无上与自己生命的坐标。记得,那是在春天的时光里,书塔在细雨如丝的哀怨中走了,走的无声无息,她(诗人)用这个世上最纯洁无邪的诗歌为自己的哥哥送行,“他是天堂里的一个快乐的孩子”。

虽然用这种方式的解读未免有点(幼稚)浪漫的色彩,但为了佐证体现在李虹身上的“诗歌现场”这个命题存在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我认为采取这样的叙述不无不可。

关于这一点,我必须要谈一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件,这件事当然与李虹身上的“诗歌现场”有着直接的关系。

那是年的下半年,人人文学网的虹韵朗诵艺术团,正在紧张地筹备着著名诗人峭岩的长诗《跪你一千年——写给文成公主的99首情诗》线上朗诵会的工作,为了切身感受这部长诗的精髓以及文成公主(雁儿)在西域的经历,身为这个朗诵艺术团团长的李虹,决定只身奔赴西藏的雪域高原,好在亲历已经是她生命中的一种习惯。于是,她将那本厚厚的《跪你一千年——写给文成公主的99首情诗》诗集紧紧地贴在自己的怀里,坐上了开往西藏的火车。在雪域高原,在拉萨热闹的八廓街,在庄严神圣的大昭寺,在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她站上雕栏玉砌的石阶,当众朗诵峭岩写给文成公主的壮美诗篇,她以一颗诗心久久地跪拜,祈祷佛祖的保佑,正是她崇高的诗性与虔诚的信念,布达拉宫的大门竟然意外地为她敞开了,就这样,李虹以诗歌的名义见到了大昭寺和布达拉宫的喇嘛,说明了来意之后,大昭寺加才宗追、布达拉宫格堆土旦塔凯喇嘛,深为人世间有这样的诗歌与爱情所感动,为李虹的壮举所感动,并欣然在书的扉页上签名留念。

在西域的古道,在雪域的高原,李虹探寻当年文成公主的足迹,感受一千年前雁儿的音容笑貌与那段绝世的惊天动地的爱情。没等回到北京,李虹就在下榻的酒店写下那首有名的《99首情诗叩响布达拉宫的大门》——和峭岩先生《致虹韵》一诗:

双手合十举过头颅眉宇

33年灵魂拌血99朵大爱玫瑰

我是那千年陪伴的虹韵

见证日月山思念的赤红

倒淌河眷恋的笃情

扎陵湖初夜的心床

玛尼堆生根的愿望

枪戟收敛的羽毛

唐蕃古道祥和的过往

99首情诗叩响布达拉宫的大门

洞开的瞬间

雁儿你可曾看到

一束虹光炫亮雄鹰的翅膀

年9月27日凌晨写于拉萨纳木错酒店

以上,就是我定义李虹为当代优秀的“现场诗人”的全部理由。下面再来谈谈她的诗歌作品。

应该说,收集在这本诗集里的作品仅仅是她诗歌创作的一小部分,虽不能体现她诗歌创作的全貌,却可以尽显诗人的风采、品格之一斑。

我以为,李虹的诗歌昂扬大气,豁达洗练,具有不拘小节的宏阔之感,她无论是在游历四方状写风物,或探寻古迹名胜,追寻历史的踪迹与风貌,都客观而冷静,不失时机地融入现代的情感和当下的生命意识。往往是在她的笔下,诸多世界的文明、遗址、古迹,都一并融为他诗歌的审美的元素,继而让她的诗歌不蔓不枝、不媚不怯,充满了一股清丽之风,大有浩荡之势亦不乏吐纳之气。

“地球的裂缝”里藏着母亲的足迹

左脚带着黄河的涛声

右脚沾着科罗拉多河的露珠

——(《科罗拉多大峡谷》)

那年冬季/你的吻/在光秃的枝干上发了芽//那年夏季/你的吻/在繁茂的树叶间做了巢//你的吻/是胜利之吻/标志性的体式荡着激情//你的吻/是世纪之吻/跨越时间空间和种族//你的吻/是永恒的拥有/我举起象征胜利的剪刀手//

——(《圣地亚哥的吻》)

妈妈的行囊/装着长城的风黄河的浪/维多利亚港的姐妹/阿里山的兄长/还有巴黎圣母院的钟响/科罗拉多的雄壮/叶卡捷琳娜花园的骄奢/莎士比亚的故乡/富士山的层雾/景福宫的沙响/芽庄的占婆/吴哥的微笑/凯恩斯的绿岛/罗托鲁瓦的熔岩//还有飞机舷窗外的白云/火车呼啸过的翠绿/皇家加勒比邮轮的舱房//最重的行囊是父亲的向往/未曾到过的路与远方/母亲替他一步一步丈量

——(《妈妈行囊里的世界》)

我的脚印嵌进白沙/背对温存的目光/环抱的金灿/是翩跹的霓裳//追逐的潮汐/吻过我的脚踝/有一个地方偷笑/有一个地方小鹿乱撞//你把所有的能量传给我/驱走寒冷黑暗/捧出一株茁壮//浪来了汹涌/昂起头前行/我的神/拥抱了一个新生的我

——(《长滩岛的落日》)

面对诡异神秘的“地球的裂缝”,诗人首先想到的不是惊怵也不是叹息,却是母亲的足迹,至此,人性的崇高与炽烈的光芒喷薄而出,这是对于生命的敬重,是对于母性的牵挂与挚爱,与其说这是诗性的本能,不如说是人性光焰的不朽。紧接着,诗人沿着这个突破口找到了一个博大、宏阔的天空,那就是她(母亲)左脚带着黄河的涛声,右脚沾着科罗拉多河的露珠。在这里,所有的语言,所有的情感,所有的地域,所有的表述都已经失去了原始的意义,而诗歌所能够昭示的,则更多地呈现、凸显在诗歌文本的内部,无需过多的赘述。

作为这本诗集的开篇之作,这首《科罗拉多大峡谷》可谓当之无愧,仅此三句,足以奠定其诗歌的高度。

在这部诗集中,还有两首亲情的作品打动了我,它(诗歌)就像是两把烧红了的烙铁,重重地压在了我的心口,一种难以名状的深深的灼痛震撼着我,一首是写给父亲;一首是慟悼亡兄的作品。

坐在你亲手打造的椅子上/榫卯间的光阴流出馨香/你用块木条粘合成团聚的圆/用锯子锤子刨子/打磨出岁月的温婉绵长//我是你光束中的女孩/指缝中的爱意是包裹玉体的霓裳/端行的脚步是导航灵魂的灯光/你殚精竭虑穷其一生/托举起性灵的女王/打上独有的印章//坐在你亲手打造的椅子上/御旨群山为你苍绿/指挥大海为你合唱/汇聚云朵为你抚慰/铺架虹桥为你开道……//你却什么都不要都不要/化作喜鹊在我必经的路上/日夜守候欢唱……

——(《塑造——致父亲》)

书塔你的雨丝如期到来/清绵干净宛如你灵魂沐浴过的爽朗//一缕是给父亲的/他在天堂迎接新生的儿子/一个阳光自主的孩子//一缕是送给慈祥的母亲/在破碎的心田洗去操劳倦意/浸润织补温抚/流淌幸福快乐安康//一缕送给你的亲人/让他们看到超脱繁缛的清澈/流淌着初春潮湿的气息/还要把全部送给太阳/构筑七彩的虹霓//书塔涅槃的书塔/在极乐的极乐里/做个舒畅的自己/神思飘逸自由徜徉/你的宫殿已经建起/上帝就是你

——(《如期到来的雨丝——悼兄长李玲》)

我们都知道,亲情诗特别是悼亡诗歌的写作,大都是直抒胸臆的情感宣泄,以真情实感来打动读者屡见不鲜。但是李虹却为她对于亲情的怀念找到了一个水乳交融的载体(岸),而通过这个载体的有机渗透与介入,则让诗人强烈的情感找到行进方向和适时的定位,无形中让诗歌更加达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么,诗人到底为她所怀念的亲人,在诗歌中找到了什么样的依托呢?请看,就是《塑造》一诗父亲生前亲手打造的那把椅子。在悼念亡兄(书塔)的诗歌中,诗人找到了“如期到来的雨丝”作为宣泄情感的媒介,正如李虹向我讲到的那样:在广济寺超度的那天,天空中一直饮泣不止,雨丝凄厉而哀伤,直到超度结束小雨才停止。只因为平日里哥哥爱书如命,诗人常常爱称他为“书塔”。

当诗人又一次坐在当年由父亲亲手打造的那张椅子上的时候,她由衷地感觉到了榫卯间溢出了一股一股馨香的光阴,它们仿佛在木条与木条之间的隙中汩汩溢出、跳跃,而由块木条粘合成的父亲对于人生的全部信念,都已经打造(镶嵌)在了这把椅子上了。以至于诗人又一次坐在它上面时,不禁发出了这样雄壮而又悲痛的慨叹:“坐在你亲手打造的椅子上,御旨群山为你苍绿,指挥大海为你合唱;汇聚云朵为你抚慰,铺架虹桥为你开道”。

你在《如期到来的雨丝——悼兄长李玲》的诗中说,“书塔在雨丝中是微笑的,他是天堂的父亲迎接的一个新生的儿子,一个阳光自主的孩子”。你又说:“书塔,是涅槃的书塔,在极乐的极乐里,做个舒畅的自己,神思飘逸自由徜徉,你的宫殿已经建起,上帝就是你”。

两首诗歌的最大特色就是,它们并不一味地沉湎于哀怨和悲痛之中,而是艺术地将这种缱绻的哀思之情,移植到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意象中来,为悲痛的思念找到一个支撑点,这是诗人在作品中的一种巧妙极致的表达,也是诗歌本身的魅力之所在。

诗人李虹每每从大的或者是惊心动魄的诗歌现场中走来,多少年来她一如既往地采取这种仅仅属于她自己的特有的书写方式,开启着自己的心智,感叹岁月流逝的过往,寄怀生命的思绪和人生、社会的诸多考量。所以,我愿意称她为当代优秀的“现场”诗人,尽管她脚下的路还很漫长,诗歌尚有可以提升的空间,但我有理由相信,李虹和她的诗歌将是当下诗坛最干净也是最纯粹诗歌文本之一。

以上观点为一家之言,谬误之处愿与方家商榷。

-07-31

绿岛于东戴河休假中

李虹诗集《接驳天地的虹太阳》(中英文对照版)由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并向海内外发行。主编、翻译北塔,峭岩作序。

作者简介:李虹,笔名,虹韵,作家诗人、活动策划编导。人人文学虹韵艺术团团长,系列空中诗会创始人,原鄉書院、人人文学网、微诗刊主编。诗歌、散文、小说等众多作品发表,其中《家乡的老枣树》荣获统战部《我爱宝岛台湾》征文一等奖,参与《模式口记忆》等三部书籍的写作,出版诗集《接驳天地的虹太阳》(中英文对照版)由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并向海内外发行。

(本文来源:

京诗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