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有一个世外桃源,住的全是中国人,还

明末清初时期,社会动乱不安,民不聊生,尤其是广东沿海一带,当时人多地少,老百姓可以说是穷困至极。为了躲避战乱和维持生计,广东、福建一带的老百姓纷纷选择大规模外迁。由于海上地理位置的关系,两省距离东南亚近,往返方便,所以东南亚成为广东、福建两省老百姓出逃的选择,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下南洋”。

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如今除了中国本土,世界各地都散落着华人的身影,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华人聚居地随处可见。当年下南洋的老百姓,一代一代地生活在东南亚,生活习惯和语言早已和当地融为一体。不过在柬埔寨,有这么一个中国人聚集的村子,却保留着作为中国人最原始的面貌,这个村子就是位于柬埔寨拉达那基里省的云西村。

云西村住着四五十户人家,一共两百人左右,村民的房屋大门全都面向云西河,各家门前都有一个通向河岸的缺口,这个缺口被当地的村民称为“家码头”。原本云西村的人数并不止这么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云西村的华人居住在河对岸的县城里,那时候大概有六百多人,后来因为政治等种种原因,部分华人移民到美国、加拿大等地,没有移居的则被赶出城镇,来到河对岸也就是云西村生活。

由于云西村几乎与外界断绝联系,所以云西村村民的生活方式简单,民风淳朴,当地的居民都能做到夜不闭户。他们大多依靠农耕和捕鱼为生,部分村民也会兼营农用物资以及服装鞋帽等日用杂货生意。据了解,村里的居民大部分都是来自广东梅县,当时为什么要来柬埔寨他们早已说不上来,但是从中国带来的生活习惯以及语言却被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当地的人们日常交流都用客家话,平时生活习惯也保留了客家的传统。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异常闭塞的云西村,竟然还开了一所中文学校。因为学生不多,只有不到五十个人,所以学习实行半日制的教学。在语言教学上,采用中文与柬文双语教学。村里还有一件小小的图书馆,这里藏着中文词典、中小学语文课本、科技书籍以及中国的古典小说等,虽然藏书量不大,但在这个既订阅不到报纸,也收不到广播电视的地方,这些书籍无疑是打开孩子脑海中另一个世界的窗口。

近年来,因为华人的缘故,云西村开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当地的政府开始有了将之开采成旅游资源的想法。小编认为,这种做法有利有弊,一方面,对于云西村甚至是当地的政府来说,开放旅游有利于刺激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云西村村民的生活水平,但是另一方面,外地游客的增多,随着也会破坏云西村村民原本平静美好的世外桃源生活,这其中的利弊,就看他们怎么取舍了。对于云西村,你有什么想说的呢?如果开放旅游,你会来云西村走一走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