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王朝是真腊历史上,乃至整个柬埔寨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代。经过几代国王的开疆扩土,使吴哥王朝成为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其版图包括真腊本土以及今天的老挝、泰国、马来半岛的北部和缅甸的部分地区。吴哥时期的柬埔寨社会仍处于封建农奴制阶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对这一时期最恰当的表述。阇耶跋摩二世创建吴哥王朝后,为了强化国家机器,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封建统治机构。吴哥王朝统治者也十分注重利用宗教进行精神统治。阇耶跋摩二世创造了天王教,宣扬“神王合一”和“王权神授”的思想,大大加强了王权,并巩固了统治。到了苏利耶跋摩一世时期,开始信仰大乘佛教。这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阇耶跋摩七世便是一位虔诚的大乘佛教信徒。在他统治时期,大乘佛教在柬埔寨盛行,但婆罗门教的王室地位仍未改变。不管这些宗教形式有何不同,本质上都是统治者们加强王权统治的工具。吴哥王朝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水利社会”,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水利灌溉系统,从而保证了农业的丰收,为吴哥王朝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吴哥时代的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在雕刻和装饰方面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还能够制造用于农业生产的农具,如镰、锄、耒耜等;能制造马车、牛车等交通运输工具;能用木棉纺纱织布,制成华丽的服饰。并且,金属矿藏的开采和冶炼也获得了较大发展。此时的商业贸易繁荣,可从我国史书中“番商兴贩”一说得到验证,市场上商品种类繁多,货币已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巨大发展为吴哥文化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在吴哥作为国都期间,由它的建筑和雕刻等艺术所体现的吴哥帝国时期的文化,被称为吴哥文化。它是柬埔寨古代文化发展史上的最高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就是吴哥窟(又称吴哥寺)和吴哥通王城(又称吴哥城),它们与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一起并称为古代东方的四大奇迹。苏利耶跋摩二世在位时,建造了吴哥寺,从公元年开始建造,直到年才全部完成。吴哥窟的所有主体建筑都建在一个石砌的台基上,台基分为三层,上面共建有五座尖塔,这些尖塔是吴哥窟的特征。
每一层台基四周都以石砌回廊围绕,回廊上的石刻浮雕是吴哥艺术的精华。吴哥寺的周围绕以巨濠,濠沟内筑有一道外围墙和一道内围墙。吴哥城始建于耶输跋摩一世时期,阇耶跋摩七世时,重建了被占婆人毁坏了的吴哥王城。吴哥城是一个完整的方形城,为了抵御外族入侵,重建时将城墙全部改为高而坚固的石墙。所有的五道城门也都用石头砌成,城门上刻有面向四方的菩萨头像。城内的宝塔、寺庙、皇宫等建筑物,鳞次栉比,壮丽雄伟。其中,最主要的建筑当属巴扬庙。它是一座佛教庙宇,同此前的许多吴哥建筑一样,也是建在一座石砌台基上,由16座相连的宝塔构成的建筑群成为巴扬庙的核心部分。塔上细致圆浑的雕刻,反映出此时的高棉浮雕艺术已发展得相当成熟。吴哥窟和吴哥通王城是吴哥文化繁荣时期的产物,代表了吴哥文化的最高成就,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灿烂瑰宝。洛韦陷落后,真腊国王索塔之弟索里约波被俘。暹罗于年将其护送回国,扶植为柬埔寨国国王,并正式宣布柬埔寨为暹罗的附属国。继索里约波之后为王的吉·哲塔二世执行与其父王相反的政策,希望摆脱暹罗的控制,使国家获得独立与复兴。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迁都乌龙,求助于东邻——越南的阮氏政权,希望借助越南人去对付暹罗人。
这实际上是前门拒狼,后门迎虎。自此,越南人开始参与对柬埔寨控制权的争夺。越南先以“亲善”的面孔上场,将一位越南公主嫁给吉·哲塔二世,并先后两次帮助柬埔寨挫败了暹罗人的入侵。作为回报,越南人取得了向下柬埔寨的佩戈(即今天的越南西贡)移民的合法权利,并在此设立税收机关。之后,又逐步占领了柬埔寨的佩戈和每吹地区。到了18世纪后半叶,越南完成了对整个下柬埔寨的吞并。但是,由于当时的越南正处于北郑南阮的割据局面,因此,暹罗此时在这场争夺中占据优势,柬埔寨基本上仍处于暹罗的控制之下。而自年,越南全国统一后,又重新开始了与暹罗对柬埔寨的新一轮争夺战。在年和年的争夺柬埔寨的暹越之战中,暹罗均以失败告终。越南两次武装护送柬埔寨国王安赞回国执政,柬埔寨成为越南军队保护下的属国,其全部领土几乎都被越南一步步占领,暹罗逐渐丧失了对柬埔寨的控制权。年,安赞病逝,越南立其次女安眉为高棉郡主,并派“保护真腊官”张明讲、黎大纲“权监国事”,这表明柬埔寨实际上已成为越南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域。至此,越南终于暂时实现了对整个柬埔寨的直接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