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和中国的渊源纠葛可谓是由来已久。越南中北部早在秦汉帝国时代就已经是中国的一部分。但随着唐末到五代十国乱世,越南逐步摆脱了中国的直接控制,到了宋代就不再是中国一省之地,而是成为了中国藩属。越南地势险要、南北纵深公里、海岸线超过公里。如此地缘环境就注定了越南易守难攻,绝对是个狠角色。
再加上越南人有股不服输的劲头,因此历史上蒙古、大明、法国人、美国人都曾经试图以压倒性的军力征服越南却在这里折戟沉沙。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越南在苏联支持下俨然是中南半岛小霸王,不但用兵柬埔寨和老挝,还企图染指中国领土。经历了十年的对抗,双方终于并不甘心地握手言和。我特别想知道曾经亲如兄弟后来经历反目成仇又握手言和之后,越南人是怎么看待中国的。
在年双方军事冲突之后,双方的命运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彼时中国百废待兴,越南则是在苏联支持下成为一方霸主。80年代初的时候越南人均收入水平还略高于中国,但是如今中国人均GDP已经是越南的4倍。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不但走出了困境而且走向了繁荣富强之路,而随着老大哥苏联的衰落越南也越来越意识到苏联老路走不通、要向中国一样改革开放才有出路。最近几年,越南招商引资力度很大,大量日韩欧美企业在越南投资建厂,芽庄、岘港这些旅游景点也火爆异常、吸引了包括大量游客,其中自然也有大量中国游客。
越南不仅尝到了经济改革的甜头,近年来政治改革的步子也很大。越南国家领导人有四架马车之说,党的总书记、国会主席、政治总理、国家主席原则上由不同人担任并采取差额选举(不过目前阮富仲兼任总书记和国家主席)。建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废止户籍制度、土地私有化、全面建立公务员合同制等体制改革如火如荼,世界为之震惊。到底这些改革是顺应民意、为越南的发展提供了加速燃料,还是只是纸面文章?带着这些疑问,我在年的秋天踏上了前往胡志明市的旅程,近距离地观察越南的经济和政治发展。
1.启程之前有朋友跟我交代,在越南边检递上护照时不妨加进去一百元人民币,以免不必要的麻烦。原因有三:一、越南的公务员不是铁饭碗,而是合同制的,其初衷是反腐,但是恐怕作用有限。海关边检是肥差,能在这里找到工作可能明里暗里付出不少,有机会捞点油水绝不会放过。二、中国来越南的基本不是游客就是生意人,总之都是有钱人,而且中国人的一大特点就是怕麻烦,花点小钱省事是最好不过的了。三、其实两国老百姓之间还是有很深的心结,从中国人这里收点小费心里没什么道德包袱。但是我就偏不出这个冤枉钱,要看看不出钱又能怎样。出乎意料,人家对我还非常客气,过境非常顺利。我想大概是因为我既非游客也不是生意人,而是胡志明国家行政学院邀请参加学术会议的大学老师,既穷又是越南官方座上宾,没有必要跟我计较吧。
胡志明市夜景[单看这里还以为越南经济赶上上海了]
2.出了胡志明机场到市中心最好就是坐出租车,要想体验地铁恐怕还要等等。同是社会主义国家,越南远不像中国一样集中力量办大事,说干就干。在和与会的一些越南教授和领导聊天时,他们倒是对我没有多大保留和防备,直言越南的行政体制改革实际上效果平平,所谓分权更像是政治派系斗争,做起事来反而多了不少藩篱掣肘,效率依然非常低下。胡志明市地铁项目早在年就已经动工了,一口气规划了6条线路,可是通车时间却是一再跳票。虽然最新消息说是年初就要通车,但是谁知道是不是又一次放鸽子呢?胡志明市虽然有很多工厂,但是这些工厂大都在郊区,市区主要是住宅、商业、金融机构和旅游景点。市区和郊区相距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对于来往通勤的上班族来说是相当不便。我在路上指着高架桥问一位越南教授,这高架桥是通城铁的吧?他肯定了我的猜测,但是又摇了摇头,告诉我这个城铁一拖再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通车。
中央邮局
3.由于公共交通不发达,胡志明市区堵车相当严重。胡志明市区空气中弥散着一股摩托车尾气,上下班时间堵车的壮观景象不亚于中国的大城市,唯一不同的就是这里遍地都是摩托,汽车还是比较少的。这说明胡志明市也是挺繁荣的,大家都忙忙碌碌的,同时也说明即使是首都胡志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只是大概相当于中国四大一线城市年左右的水平,更别说越南其他城市了。
4.胡志明市中心的摩托车虽然让密集恐惧症患者十分头疼,一副中国县城模样,但是另一方面又让人有一种穿越到巴黎的感觉。这里长期是法国殖民地,自然是留下了很多法国烙印。胡志明市的政府机构、银行、酒店等建筑普遍是法国风,豪华酒店和写字楼也鳞次栉比,可见贫富差距之大。改革开放虽然会使得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如何能够避免贫富差距过大恐怕是个世界性难题。
圣母院
5.大概由于虽然经济发展和贫富差距扩大,胡志明市的安全是远不如国内城市的。我走出酒店时手上拿着手机看地图,酒店工作的保安友善地提醒我出门不要看手机,小心有飞车党抢手机的。
6.越南本地人告诉我,其实胡志明市就像中国的大城市一样,多数打工人都不是本地人,而是四面八方来这里讨生活的人。而且越南南北狭长,文化差异巨大,南方人自古以来信佛教的比较多,生活态度是非常佛系的。除了胡志明市里的打工人,南越大多数人对于金钱和地位并没有那么执着。这一点与中国人拼命挣钱的态度可谓是大相径庭了。相反,越南北部靠近中国的地方虽然经济比南方落后,但是受佛教影响比较小,受社会主义影响更深远,再加上接壤中国,因此制造业工厂更多,普通老百姓的干劲也更大。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僵化,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往往更重视教育、文盲更少、公共卫生服务更好、更遵守纪律,因而在转型为市场经济后发展制造业往往最大化地实现劳动力优势,也更容易成功。
7.越南会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以后有机会我们可以仔细探讨这个问题。这里简单地抛出我的答案:不可能。尽管越南劳动力充足,素质也比较高,而且确确实实承接了大量的欧美订单。但是越南制造业增长与其说是廉价劳动力取代了中国的市场,不如说是中国制造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自然而然会把一部分产业市场份额让渡给越南。仅仅有廉价劳动力优势就意味着越南还只能承接整个产业链上比较低端的部分。和中国相比,越南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巨大短板决定了越南很难像中国一样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没有几十年的发展想成为世界工厂是不可能的。
8.回到开篇的问题,越南人对中国的态度究竟怎么样呢?尽管中国的发展成就也令越南人羡慕不已,但是由于越南教科书把中国描绘成侵略者,所以整体而言越南人对中国的态度远谈不上友好,甚至比较敌视。比历史问题更难以回避的是地缘政治问题,因此即使越南与中国接壤又同为社会主义国家,越南也对中国怀有戒心。如果越南请中国人来帮助修建高铁地铁不早就完工了吗?但是越南偏不,宁肯拖拖拉拉也不愿意中国人插手。不过有两点值得一说。
一、越南人对大多数国家都有些排斥,并不见得对中国人就更排斥,这可能是历史原因。
二、其实南越的人比较佛系,也相对比较见过世面,再加上和中国边境距离比较远,所以相对没有那么排华。
9.总而言之,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不是换几枚图章就能解决问题的。不论是经济改革还是政治改革都应该以务实的态度持之以恒才能达成效果。另外,文化、地理等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不应该忽视。对于越南而言,抛开偏见、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也是谋求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对于中国而言,没有必要担心越南会取代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