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世纪最后二十年间,法国对越南的侵略日益猖獗。它企图以越南为据点,进一步控制中国。
法国在越南殖民统治的确立
年,法国海军提督杜普雷在给海军及殖民部的信中说:“我们出现在这块富有的土地上,出现在这块与中国交界也是中国西南富饶省份物产出口的地方,据我的意见,是一个关系我们今后在远东地区争霸的生死问题”。因此,法国霸占南圻后,即以之为据点,向中圻、北圻进攻,企图侵占整个越南,然后以越南为跳板,进窥中国的西南。年3月,法国强迫越南签订第二次西贡条约,承认外交受法国监督;法国殖民者占有南圻,在越南享受治外法权;开放红河和河内、海防、归仁三港。
年8月,安南皇帝嗣德死后,统治阶级中发生争夺皇位的斗争,又给法国殖民者扩大侵略造成机会。法军向中圻出动,轰击顺化和附近地区。越南军队虽然顽强抵抗,但因反动王朝腐朽无能,终未能阻止法军登陆。8月20日,法军占据顺化外围的堡垒,同时向顺化朝廷发出最后通牒,迫令二十四小时内接受法军要求,承认受法国保护。腐朽的阮氏王朝于8月25日同法国侵略军签订顺化条约,第一条就确定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又规定越南一切对外交涉由法国控制。法军进攻顺化时,同时也占领了北圻的一些省份。
法国政府唯恐吞灭越南的顺化条约不够完密,又在巴黎拟订一个最后条约,代替以前和越南签订的一切条约协定。年6月6日,阮氏王朝又在这份最后的卖国文契即巴特诺条约上签字。
法国为巩固在越南的殖民统治和进一步侵略中国,又为迫使清政府承认越南为其殖民地,乃对清政府进行各种挑衅。年12月,法军公然向驻在红河三角洲的清军进攻。清军和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与越南人民一起,对法国侵略者进行了坚决的反击。但清军将领指挥无方,又不团结,致使清军接连失败。
年5月,清政府同法国签订了中法停战简明条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年6月,法国侵略军对中国发动新的进攻。进犯台湾的法军被中国军民打败。从越南进犯广西、云南的侵略军,也在镇南关(今友谊关)、谅山、临洮等战役中被击溃。越南人民发动了广泛的反法斗争,积极支援中国军队。谅山战斗中,越南人民帮助中国军队侦察带路。
各阶层人民八、九千人编列成营,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中越人民在共同抗法的斗争中结成了深厚的战斗友谊。镇南关一谅山大捷沉重地打击了法国侵略者,但清政府仍然害怕法国,竟以屈辱结束战争。年6月,中、法代表在天津缔结正式和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
法国采取“分而治之”政策,把统一的越南分割成三部分,在南、中、北三圻分别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殖民统治制度。南圻划为“直辖领地”,废除原有机构,设法籍总督统治。中圻称“保护领”,保留阮氏封建统治机构,同时派驻法籍总监。一般内政事务名义上由顺化朝廷管理,但实际决策人是法国总监。
北圻称“半保护领”,形式上由阮朝政府派经略使统辖,实际上一切听命于法国殖民统治者,以后经略使制度也废除。中圻和北圻地方行政组织相同,越籍官吏受总监派的法国殖民官吏控制。年,法国把印度支那半岛上的法国侵占地区合并,称为“印度支那联邦”,归驻西贡的法国总督统治。印度支那联邦最初只包括越南和柬埔寨,19世纪末,又把老挝合并了进去。法国不断在越南、柬埔寨、老挝之间和印度支那各国的多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制造矛盾,防止他们团结起来共同反抗。
军事侵略完成后,法国资产阶级便在“开发计划”名义下对越南实行经济掠夺。法国殖民主义者把19世纪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段期间称为“第一次开发”时期。这个时期中,法国殖民主义者很少经营工商业,主要用掠夺土地、课重税、实行酒盐专卖制度、开银行、放高利贷以及开设鸦片馆和赌场等手段,搜刮人民脂膏。在南圻,仅一年就征收赌场税二百五十万法郎,而同年南圻的全部预算不过三百万法郎。法国高利贷商人以极低廉的价格强购大米,运往国外,牟得暴利,而盛产大米的越南却不断发生饥荒。
掠夺土地是这一时期法国殖民政策的特点。法国殖民政府以登记土地为名,要求农民呈缴占有土地的文据。农民一般没有文据,土地即被没收。法国殖民者恣意夺取农民私有的和公社的土地,除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挝王族的一小部分土地外,其余土地大部分为法国殖民当局夺去,分给法国殖民官员和投机商人。为了在农村中扶植代理人,法国殖民者把从公社夺来的土地交给农村上层分子,使他们加强了经济地位。多数农民则沦为分成制佃农。年,成立东方汇理银行。它在越南发行纸币,向殖民政府贷款,并通过越南商人高利贷者向农民放高利贷。以后东方汇理银行控制了越南的全部经济命脉,成为法国掠夺越南人民的重要机构。
勤王运动和安世农民游击运动
从法国建立殖民统治之日起,越南人民前赴后继,与法国殖民者及其走狗不断地进行斗争。早期抗法斗争表现为勤王运动和农民游击战争两种形式。
法国人侵后,封建统治集团曾分化为投降派和主战派。自阮氏王朝投降,主战派中大部分人也逐渐放弃旧日主张,有的甚至堕落为敌人的工具。但仍有少数坚决的主战派继续斗争。年7月,尊室说在顺化发动起义,袭击法国侵略军。咸宜帝号召“文绅”勤王,各地起义纷起,越南历史上称为“勤王运动”。
-年,勤王运动此伏彼起。至年潘廷逢在河静、义安的起义是勤王运动中首先爆发、最后结束的。他领导的起义军依靠人民的支持,活动于河静、义安、广平和清化四省,凭借山林险要形势,不断地打击法国侵略者,坚持斗争达十一年之久。但各地勤王运动没有互相配合,到19世纪末就逐渐衰歇。
早期越南反侵略斗争的主流是农民游击运动。从法国侵入越南后,南、中、北各圻的广大农民就开始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其中规模最大、坚持最久的是黄花探领导的安世地区农民游击运动(-年)。安世是北圻的一个山林区,形势险要,适合于游击战争。早在顺化条约签订之前,安世农民就曾多次举行起义,打击窜扰北圻的法国侵略者。顺化条约签订后,安世农民在黄花探领导下展开反法游击斗争。黄花探原名张文探,北圻山西人,后移居安世,曾为富豪放牛,佃耕土地。法国入侵后,黄花探投身爱国抗法斗争。当领导起义的文绅纷纷投降或脱离起义队伍时,农民出身的黄花探便领导安世农民,运用灵活的游击战术,继续打击法国侵略者。
法军从年起在北圻实行反扑。年3月,大量配有重武器的法国军队,向安世地区进攻。黄花探的起义军迅速转入森林,法军除占领几座空炮台外,一无所得。当法军停驻安世后,游击队又不断出没于安世地区,并在平原地带抗击法军。法国殖民者知道一时不能消灭黄花探的游击队,于是或假意媾和,伺机而动,或收买叛徒,阴谋暗杀黄花探。
到年,安世游击运动进一步发展,扩大到从河内通谅山的铁路沿线,时常袭击往来的火车。同年9月17日,游击队生擒《北圻未来报》主编法国大地主谢斯耐。这时殖民当局又施用阴谋,要求与黄花探谈判媾和,提出的条件是:游击队释放谢斯耐,法军自动撤出安世地区,雅南、牧山、安礼和友尚四总归黄花探管辖。黄花探接受了这些条件,从年10月起,游击运动暂时中止。
法国殖民者趁休战机会,在安世地区的周围修筑堡垒,企图一举消灭游击队。黄花探并没有放松警惕,仍与各地起义军保持联系,补充量。年11月,法军首先发动进攻,想用速决战术取胜。游击队则采用化整为零的战术,一部分转移到森林里,一部分分散到村民中。经过两年的战斗,游击队挫败了法军速决战的计划。法军再次失败后,又与黄花探媾和,从年12月起,开始了第二次休战。
法国殖民当局继续在安世附近修建交通网,构筑堡垒,包围起义军。年1月,法军上校巴戴指挥优势兵力向安世游击区进攻。法国侵略者勾结顺化朝廷,对人民采取恐怖措施,截断人民与起义军的联系。被包围的游击队被迫缩小游击地区,在郎山一带建立据点。在10月5日的郎山激战中,游击队遭受严重损失,只剩下零星队伍,不得不分散活动。年2月10日,法国侵略者雇用叛徒,在安世的森林区刺死黄花探。
农民出身的民族英雄黄花探坚持反法斗争近三十年,最后为民族独立事业献出了生命。黄花探的名字今天依然活在越南人民的心里,他所领导的安世农民游击运动在越南民族解放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西班牙统治下菲律宾的社会经济状况
年,麦哲伦带领西班牙远航队来到菲律宾群岛。他企图在宿务岛挑起封建主之间的战争,从中取利,被菲律宾人民击毙。远航队随即离去。利牙石比带领的西班牙远航队,于年再度侵入菲律宾群岛。到16世纪末,大部分地区被西班牙殖民者占领。年,西班牙国王颁布法令,建立“管辖”制度,消灭菲律宾原有的封建小国,剥夺国王的权力和领土,破坏公社制度。西班牙籍的总督、省长、军官、教士开始统治菲律宾。
西班牙殖民者在菲律宾群岛上推行所谓“恩柯米安达”意即“授地”制度,把掠夺的土地连同土地上的居民授给西班牙官吏、军官和教士,实际上是把西班牙的封建庄园制度移植到菲律宾。到19世纪70年代,菲律宾的耕地大部归西班牙庄园主和天主教修道会所有。
修道会在菲律宾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高级教士一身三任,既是教士,又是总督的助手,同时又是大庄园主和垄断出口贸易的商人。因而菲律宾人民恨之入骨,所谓修道士就是殖民统治者。西班牙的殖民政府和在拉丁美洲一样,竭力使菲律宾与外界隔绝。直到19世纪初,菲律宾连与西班牙和西属其他殖民地之间的贸易也被禁止。西班牙失去美洲大部分殖民地后,国势衰落,无论在经济或政治上都无法阻止外界和菲律宾发生联系。
19世纪中叶,外国商人,首先是美国和英国的商人进入菲律宾。他们的商行在菲律宾推行商业赊贷和农产品定购制度,促进农作物的商品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增长,同时也把菲律宾富有的上层分子变为商行的代理人。加工工厂、铁路、造船业以及兵工厂相继建立。19世纪中期,在马尼拉、卡维泰等地已有相当数量的工人。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阶层也随着形成。他们大多是地主资产阶级的子弟,只有他们才有受教育和出国留学的机会。在这个知识阶层中出现了改良主义思潮。他们提出了改革殖民制度,菲律宾人和西班牙人在法律上一律平等,限制修道会的权力等要求。
年西班牙的资产阶级革命对菲律宾的影响很大。在资产阶级自由派执政期间,西班牙在菲律宾的殖民当局也进行了一些改革:限制修道会的权力,放宽对书报的检查,给予菲律宾人以集会和言论自由。尽管改良主义运动获得了合法地位和发展的可能,但是西班牙资产阶级自由派在菲律宾的殖民统治并没有改变。不久国王复辟,反动派重新掌权,废除了改良措施。此后,菲律宾人民的痛苦更加深重。
年1月2日,卡维泰的海军、炮兵和兵工厂的工人举行起义,高呼“打死西班牙人!”“打死修道士!”杀死西班牙军官和官吏,占领卡维泰要塞,和附近农民联合起来向马尼拉推进。但是起义的准备不够,组织也不健全。在西班牙殖民当局血腥镇压下,起义很快就失败了。卡维泰起义后,殖民当局开始迫害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反对派的代表。年2月17日,进步的菲籍教士布尔哥斯、扎摩尔和哥美斯等被残酷处死。殖民当局的迫害和八十高龄的哥美斯等人的英勇就义,激起了人民更大的爱国热情和对殖民者的愤恨。
从80年代起,在国内外出现许多改良主义团体。年,西班牙的自由资产阶级分子和菲律宾侨民在马德里成立“西班牙一菲律宾协会”,提出纲领,要求菲律宾人与西班牙人政治平等,改革教育和司法制度,发展经济作物,修筑铁路和公路,整顿海关等。协会还出版《特加庐日志》和《团结报》,揭露和抨击修道会的专横。黎萨、卢那、海因那等进步人士都是协会的会员。
年,菲律宾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诗人何塞·黎萨在马尼拉创立了“菲律宾联盟”,参加者大多是地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联盟的纲领要求在菲律宾实现经济上政治上的统一,发展工业、农业、商业,反对西班牙殖民者野蛮强暴的行为。联盟主张以温和的方式进行活动,反对采用暴力;不主张发动群众,幻想殖民当局会自动实行改革。虽然联盟的纲领如此温和,它的活动又只限于菲律宾的上层,但西班牙当局仍然逮捕并流放黎萨。年,菲律宾联盟自动解散。
菲律宾联盟从成立时起就分为激进派和温和派。激进派的代表是出身下层的安德烈·旁尼发佐。他和黎萨在政治见解上有着重大分歧,认为如不依靠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就不能实现祖国的独立。年7月,旁尼发佐创立“人民之子无上尊崇联合会”,简称“卡提普南”。联合会纲领中写道:“保卫被压迫者,同压迫者作斗争”;“所有的人,不论肤色黑白,一律平等”;“应当牢记在心,为拯救自己的祖国而死,是最高的光荣和幸福”。卡提普南在菲律宾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用武装斗争争取民族独立的号召。它的纲领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利益,也部分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年菲律宾联盟解散后,联盟中的小资产阶级激进派都加入了卡提南,从此卡提普南成为反西班牙斗争的领导力量。年,卡提普南开始准备武装起义。年出版《自由报》,进行革命宣传。这时卡提普南的成员骤增到三万人,并和起义的农民建立了联系。
-年反对西班牙的斗争
年8月,卡提普南的地下印刷厂被殖民当局破坏,组织的文件被搜去,旁尼发佐不得不提前发动起义。年8月24日,旁尼发佐从巴林塔瓦克向全国发出宣言,号召人民举行武起义。起义的号召得到了各地卡提普南的响应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从吕宋岛到棉兰姥和苏禄群岛,革命烈火普遍燃烧起来,成千上万手持刀矛棍棒的农民、手工业者纷纷集结到旁尼发佐一边,形成一支强大的革命军。起义者迅速解放了广大乡村和城市,卡提普南在许多地方夺得政权。
起义爆发后,殖民当局首先逮捕了大批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地主资产阶级人士,没收他们的财产。12月30日,在马尼拉杀害了与这次起义无关的黎萨。反动派的屠杀,更加引起了人民的愤怒,从前犹豫不决的资产阶级人士现在也投身于运动中,从而扩大了民族革命阵线。参加革命的地主资产阶级只要求民族平等和发展民族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以及小资产阶级激进派则还要求实行社会经济改革,没收修道会的土地。因此起义后不久,革命阵营内部便发生了矛盾。以阿奎那多为首的地主资产阶级一派力图攫夺革命领导权,使革命按照他们的意志发展。
艾米利奥·阿奎那多出身于美狄斯小地主家庭,年曾当选为卡维泰市政府的长官。他在起义前加入了卡提普南,混入领导集团,起义后又取得军权。起义初步胜利后,阿奎那多就和他的同伙策划用“选举出来的民主的”政府代替卡提普南,从而排挤旁尼发佐,篡夺革命领导权。阿奎那多通过一系列阴谋活动,终于攫取了民族政府的总统职位。他卑鄙地捏造旁尼发佐阴谋推翻“合法”选出的总统的罪名,把他判处死刑,但又慑于人民的威力,伪善地把这个判决改为终身监禁。年5月,阿奎那多终于指使卫兵枪杀了旁尼发佐。
同年8月,西班牙新任总督利莫。德。里维尔率军一万八千人向革命军进攻,提出了许多“诺言”,引诱阿奎那多投降。在殖民者威胁利诱下,阿奎那多走上了公开妥协叛卖革命的道路。他派代表和里维尔谈判,提出五项温和的要求:一、驱逐修道会;二、在西班牙国会中增设菲律宾代表席位;三、菲律宾人和西班牙人在法律上平等;四、修改财产法和纳税法;五、保障人权和出版结社自由。
当阿奎那多和里维尔进行谈判时,年10月,在阿奎那多政府所在地布拉康省的比阿克纳巴多城,召开了革命军占领区的代表大会。大会在11月1日通过菲律宾共和国宪法,通常称为比阿克纳巴多宪法。宪法开端就标明:“使菲律宾群岛脱离西班牙的君主统治,并建立具有自己的政府和称为菲律宾共和国的独立国家,是……革命战争追求的目的。”
第二十二条又规定,菲律宾人民享有宗教、结社、出版、教育、职业、艺术、贸易和工业等自由。参加革命的地主资产阶级利用宪法的通过和殖民者妥协议和。年11月18日,阿奎那多的代表和里维尔在比阿克纳巴多签订条约。里维尔假意允诺进行行政和司法改革,整顿税制,保护人身自由,驱逐修道会;阿奎那多及其部下则须放下武器,离开菲律宾。条约签字后,阿奎那多要求人民立刻停止武装斗争,宣布解散政府。西班牙政府以八十万比索酬答阿奎那多和其他卖国贼。
菲律宾共和国的成立和美国武装干涉
阿奎那多虽然投降,但菲律宾革命并没有停止,吕宋岛的许多省份仍控制在革命军手中。年4月17日,革命军占领区召开代表大会,成立中吕宋政府执行委员会。革命的胜利和西班牙政府背弃比阿克纳巴多条约的行为,促使菲律宾地主资产阶级分子继续展开反对西班牙的活动,阿奎那多也在香港成立“爱国联合会”。但革命局势因国际环境的变化而更趋复杂。
年4月,美西战争爆发。这是第一次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美帝国主义企图夺取西班牙殖民地古巴和菲律宾。美国一面调遣军舰,一面派领事和军事特使与阿奎那多秘密谈判,诡称支持菲律宾的民族独立斗争,假意答应在菲律宾群岛摆脱西班牙统治后承认其独立。
5月2日,美国海军在马尼拉海湾消灭了西班牙舰队。5月末,阿奎那多乘美国军舰回到菲律宾。6月12日,阿奎那多在卡维泰以革命政府的名义,宣布菲律宾独立。在独立宣言鼓舞下,菲律宾革命军连战连胜。到8月,除马尼拉和南部某些地区外,几乎全部领土都摆脱西班牙的统治。
当人民反西班牙斗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美帝国主义立即露出狰狞的殖民强盗面目。美国政府训令美军阻止菲律宾人收复马尼拉。美国海军陆战队随即在马尼拉登陆,迫令菲律宾革命军撤走。马尼拉为美国殖民者所占领。
年9月15日,菲律宾革命议会在马拉罗斯开幕,制订宪法。11月通过菲律宾共和国宪法,把菲律宾人民反西班牙民族独立斗争的胜利果实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下来。
与马拉罗斯议会召开的同时,美西和会也在巴黎举行。美国总统麦金莱训令巴黎会议美国代表团说:“第一,我们不能把菲律宾群岛交还西班牙,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胆怯的和不光彩的行为。第二,我们不能把菲律宾让给法国和德国,即不能让给我们在东方的商业竞争者,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利的经济政策。第三,我们不能听任菲律宾人自便,因为菲律宾人没有自治的修养。菲律宾的独立会更快地导致比西班牙战争更坏的无政府状态。第四,我们的唯一途径是占领菲律宾群岛,培养、提高和教化菲律宾人民,向菲律宾人民灌输基督教的思想。”这个训令充分暴露了美国殖民者长期霸占菲律宾的野心。
年12月10日,美西和约在巴黎签订。美国以二千万美元代价从西班牙夺得了菲律宾群岛。美国政府派遣奥地司为第一任菲律宾总督。
菲律宾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殖民侵略的战争
年2月初,美国侵略军开始向菲律宾革命军进行挑衅。刚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的菲律宾人民,不得不重新投入保卫民族独立的战斗。美帝国主义还以诱降政策配合军事行动,这种卑鄙阴谋引起了菲律宾革命阵营的分裂。以彼德罗·巴特诺和布恩卡米诺为首的地主资产阶级集团主张和美国妥协;以卢那将军为首的小资产阶级激进派则主张把反美斗争进行到底。阿奎那多最初还采取骑墙态度,但最后仍和妥协派合流。为了排除投降的障碍,他竟于年6月枪杀了卢那将军。
美国侵略军的增加和卢那的被杀,使革命军面临恶劣的形势,菲律宾正规军不得不分散为游击队。阿奎那多也带着卫队逃入山区,实际上和游击队断绝了关系。年春,阿奎那多被俘,他再一次在敌人面前卑躬屈膝,接受了美国殖民者提出的一切条件,要人民停止抗战。继阿奎那多之后,绝大多数资产阶级将领都先后投降,充当美国殖民者的走卒。但人民则继续进行斗争。
美帝国主义在侵略菲律宾的战争中,对和平居民大肆烧杀掠夺,在马尼拉附近的卡鲁宾镇烧毁了全部房屋,屠杀一万七千人。在整个战争期间,菲律宾人在作战中阵亡的仅一万六千人,而遭受野蛮杀害的多达六十万人。美帝国主义用血腥的手段扼杀了亚洲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民族解放运动。
美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建立
从年起,美国在占领区着手建立殖民统治机构,首先支持亲美分子成立联邦党,它的纲领是争取作为美国一个州的权利。年,成立菲律宾委员会,由美国第一任总督担任主席,联邦党的三个代表被任命为委员会的成员。委员会在美国占领区拥有立法和行政权,是美国最初建立的民政机关。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菲律宾法案,规定公民人身权利和财产不可侵犯,许设立议会。议会形式上享有立法权,但实际上立法权完全操在美国殖民者之手。总督不仅有权否决议会的决议,还保留不经立法机关实施法令的权力。美国国会可以修改菲律宾议会通过的任何法律。
菲律宾法案力图缓和农民争取地的斗争,规定每个成年菲律宾人可以从国有土地中取得一份土地。但在法案公布后十年间,只有少数人享受这种权利。殖民当局从修道会收回的土地并未交还农民,而是交给了美国的军人和资本家。美帝国主义者为了诱使菲律宾社会上层分子协助镇压游击队,在法案中恶毒地规定,只有在美国总统宣布游击斗争结束时才能召开议会。菲律宾法案是美帝国主义和菲律宾地主资产阶级相互勾结的产物。
结语
到年,美国正式宣布战争结束。年,举行第一次议会选举,资产阶级民族改良主义政党一国民党得到议会多数议席。在此后很长期间,国民党控制了政府,成为美国推行殖民政策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