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11日-年间,郑和七下西洋。从年起,每年的7月11日被确立为“中国航海日”。七下西洋,郑和都去过哪些地方?三宝太监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到达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婆罗浮屠,意为“山丘上的佛塔”,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和柬埔寨的吴哥窟并称为古代东方四大奇迹。图片来源:高品图像
年10月13日,郑和第二次下西洋。这次出访所到国家有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渤尼(今文莱)、暹罗(今泰国)、真腊(今柬埔寨)、柯枝、古里等。到锡兰时郑和船队向有关佛寺布施了金、银、丝绢、香油等。郑和船队于年夏回国。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多人。图为占城美山遗址。图片来源:高品图像
年10月,郑和率领官兵二万七千余人,驾驶海舶四十八艘,从太仓刘家港启航,第三次远行。经过占城、暹罗、爪哇、苏门答剌、锡兰、满刺加等地。明朝海军在马六甲海峡的满刺加建立城栅、仓库,以之作为经营西洋的中转站。马六甲青云亭,建于年,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华人庙宇,庙内有碑铭纪念明朝大使郑和将军到访马六甲。图片来源:高品图像
年11月,郑和统军二万七千余人,驾海舶四十(马欢记为“宝船六十三号”)第四次下西洋。首次绕过阿拉伯半岛,航行至东非麻林迪(肯尼亚)。图为15世纪的肯尼亚老城。图片来源:高品图像
年6月,郑和第5次下西洋,护送各国使者及旧港宣慰使归国。途中经过阿丹国,该国进贡了麒麟。阿丹国,古国名,今译作亚丁,故地在今亚丁湾西北岸一带,扼红海和印度洋出入口,为海陆交通要冲。图为亚丁湾当地特有的沙漠玫瑰树。图片来源:高品图像
年3月3日,明成祖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为赶东北季风,郑和率船队很快出发,到达国家及地区有暹罗、阿丹、刺撒、不刺哇、古里、柯枝、加异勒、锡兰山、苏门答刺、阿鲁、幔八萨(今肯尼亚的蒙巴萨)。年9月3日郑和船队回国。图为蒙巴萨老城。图片来源:高品图像
年,年老的郑和率人第七次下西洋,从竹步(现索马里朱巴)向西走,再往西到南,往南走,到达非洲南端,接近莫桑比克海峡。郑和在这次航行的过程中去世。莫桑比克岛,作为非洲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这里曾经出土了大量中国明代的瓷器。图片来源:高品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