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邮轮港逆市飘红的背后福建力促邮轮

日前,福建省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邮轮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着力打造“海丝邮轮”品牌,推动邮轮经济产业链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在经历了10年的高增长后,中国邮轮市场遇冷,年诸多国际邮轮巨头纷纷在中国做“减法”。在此背景下,福建力推邮轮经济,又有哪些考量?福建“龙头”邮轮港口厦门港,又有哪些表现?

全国均速下滑厦门增速抢眼

福建《方案》为该省邮轮产业定下新目标,到年,福建沿海邮轮旅客年吞吐量达到万人次,邮轮产业链基本形成。

在港口布局方面,要重点建设厦门邮轮母港和福州松下、平潭金井、莆田湄洲岛(或东吴港区)等邮轮始发港。在航线设计方面,引导开通东北亚、东南亚、环台湾海峡、港澳航线和环南海“一程多站”式的邮轮航线,加密海峡两岸直航特色邮轮航线,开通沿海邮轮航线。在产业链培育方面,要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的邮轮港口和航线体系、优质高效的邮轮配套服务保障体系、特色鲜明的邮轮研发制造体系、周到完善的邮轮应急管理体系。

雄心勃勃的福建,目前在全国邮轮产业梯队中处于怎样的位置?有关数据显示,年全国邮轮出入境旅客接待量约万人次,同比下降1.2%。排名前四的四大邮轮港口,上海接待万人次,增速下降7.5%;天津接待68万人次,增速下降27.41%;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提振,广州接待48万人次,增长19.26%;深圳36万人次,增长89.47%。此次《方案》中给予明确“龙头”定位的厦门邮轮母港,在年完成了旅客吞吐量32.46万人次,同比增长97.78%,增速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可谓“逆市飘红”。

与此同时,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正在改扩建中。年9月,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的新建及改扩建邮轮码头项目,点名厦门邮轮母港。

投入超百亿元的厦门邮轮母港建设项目,母港岸线长度超过米,可同时靠泊3艘~4艘中大型邮轮,可满足22万吨的世界大型豪华邮轮的靠泊。年开工的“厦门海上世界”,总投资超过亿元,总建筑面积超过万平方米,仅邮轮母港航站楼建筑面积就达5万平方米,汇聚邮轮母港、智慧办公集群等多种业态,预计将于年全部建成投用,未来年产值预计将超亿元。

今年4月15日,泊位改造工程完工后,15万吨的“世界梦”号造访。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集团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厦门邮轮母港踏上“大船时代”的新起点。

与声势浩大的改扩建项目同时亮眼的,还有今年一季度的成绩单。继去年“逆市飘红”之后,厦门母港今年第一季度接待邮轮32艘次、旅客吞吐量人次,两项数据同比增长.33%、.38%,位列全国邮轮港口第二、第三位,成为业界焦点。

依托资源开辟差异化航线

有关专家表示,从地理位置看,厦门位于我国东南部,台湾海峡西岸,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厦门港是东南部的天然良港,水路南北通畅,方便抵达各个国内港口。

从旅游资源看,厦门环境优美、气候舒适。夏秋季节长,全年温差不大,较为温和,全年宜游。鼓浪屿、南普陀、集美鳌园和中山路等,又形成了厦门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近年来,邮轮游、游艇游、房车游、直升机空中游等“高端旅游”项目纷纷抢滩厦门。

厦门是国内最早开展邮轮旅游的城市之一,并成立邮轮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布局。年,厦门提出打造“海峡邮轮经济圈”的设想与倡议。今年5月8日~11日,厦门港临时恢复开通对台邮轮航线,按计划成功发出赴高雄、澎湖的邮轮3航次,旅客吞吐量人次,在海峡两岸引起积极反响。

年8月,厦门港开通第一条海丝邮轮航线,并于年下半年进入“发展快车道”,多个东南亚航线市场反响火爆。今年3月,全国首条跨东南亚6国“一带一路”航线在厦运营,覆盖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柬埔寨、泰国。

此次福建《方案》,就为海峡邮轮航线和东南亚航线划了重点。多位专家表示,目前中国邮轮产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便是航线单一。在我国对外邮轮航线中,日、韩作为旅游目的地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专家为此建议,要努力拓展俄罗斯、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等出境游航线。海峡航线、“海丝”航线,可以说是福建为邮轮产业差异化发展开出的“对症单”。

需求引领致力产业链发展

邮轮产业集港口、航运、旅游于一体,产业链条长,综合性经济效益强,理想状况下能对所在区域的相关经济产生1∶10的带动效应,被称为“漂浮在海上的黄金产业”。此次福建《方案》也明确提出,希望推动邮轮经济产业链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邮轮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对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和人民消费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显著增强。

按照国际经验测算,邮轮产业是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伴生品。年,厦门人均GDP达11.95万元人民币,已经越过发展邮轮产业的“门槛”,既有市场需求,也有消费能力,但要构建并完善产业链却并非易事。

邮轮产业的上游是邮轮的设计建造环节,中游是邮轮的运营阶段,下游是邮轮的港口服务和商贸旅游。有关专家表示,仅以中游运营阶段的物资供应为例,邮轮物资需求量十分巨大,是普通船舶的数百倍之多。年6月,厦门在全国首创邮轮物供“快速通道”模式,采用了“进口直供”“保税供船”,创新监管模式。“进口直供”“保税供船”模式,是对入境后需直接转运至指定邮轮的船供食品,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只检疫、不检验,简化保税供船食品的检验检疫监管手续。

厦门邮轮母港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模式极大提升了补给物资供应效率,大幅压缩了企业通关手续及成本,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邮轮靠泊厦门港,实现厦门集装箱枢纽港与国际邮轮母港的产业对接和融合发展,助力厦门港口产业转型升级。

港口接待能力是邮轮产业链中的基础结构。据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集团介绍,改建后的厦门母港,将建成1个15万吨级、2个8万吨级邮轮泊位和1个0吨级滚装泊位,部分岸线按照20万吨级水工结构设计,可以接待世界最大的22.5万总吨邮轮靠泊。

《方案》发布后,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励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进一步深化邮轮产业交流合作,运用多种资源进一步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助力完善邮轮产业链。

(中国海洋报记者赵婧,编辑吴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