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发布,未来中国需要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了年度《“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指出人才是目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语言人才需求迫切。这说明未来中国更需要各类语言人才。而我们知道,一带一路一共64个国家,你知道需要多少种语言不?

根据统计,这64个国家一共需要18种语言:中文、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柬埔寨语、捷克语、匈牙利语、印度尼西亚语、哈萨克语、老挝语、蒙古语、波兰语、塞尔维亚语、土耳其语、越南语、日语和韩语。

现代人很聪明,配备了谷歌翻译机。也不知道我们的老祖宗,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

据说,张骞出使西域,使用的是辗转翻译法,就是说汉语-匈奴语-月氏语-大夏语。唐《蛮书》也有过相同的记载,“此等部落皆东爨乌蛮也。男则发髻,女则散发。见人无礼节跪拜,三译四译乃与华通。”这里的三译四译,指的就是辗转翻译法。

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有怕困难的人,古人看来办法也不少啊。

我有一个老大哥,不懂俄语,参加中俄联合演习时,认识了一个俄罗斯军官,两个人竟然聊了一个晚上,据说就是用手比划和用点英语(两个人的英语水平也只相当于小学生)。

这是不是说,跨越语言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国际友谊呢?

在人工智能来临的时代,人要与机器竞争,除了与机器合作,没有其他办法。

翻译这个行业也是如此,因此,我在这里大胆进行了一个假设,“一带一路”未来不需要刻苦学习语言的翻译,只需要敢于把翻译芯片植入大脑的人。

因为,他(她)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人机混合体,成为未来世界的新人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