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们谢谢你们为这个世界做出的抗争,还有

照片:令人心碎的眼泪

01

一个礼拜之前,我就在纠结,到底要不要在“三八妇女节”这天,为女同胞们写点什么。

一直纠结,原因很多。

“三八妇女节”,又叫“国际劳动妇女节”“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我们强调的是劳动;人家强调的是权益与和平。

段位不在一个量级。

年的3月8日,在美国纽约的服装和纺织女工,举行了一次抗议,她们抗议的理由是:反对当时非人道的工作环境、12小时工作制,还有廉价的低薪。

游行抗议者,被警察围攻赶散。

这次抗议活动,促成了两年后的3月第一个工会组织的建立,接下来的数年里,几乎每年的3月8日,都有类似的抗议游行活动。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年的3月8日,这天多名妇女,在纽约走上街头,游行抗议,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劳动报酬、享有选举权、禁止使用童工。

她们提出的口号是“面包和玫瑰”,“面包”象征着经济保障,“玫瑰”象征着美好的生活质量。

年,美国社会党在压力下,组织举行了第一个妇女节,随着更多国家妇女权利和意识的觉醒与抗争,“妇女节”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

每年3月8日,就逐渐成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年,中国开始实行三八妇女节。

“三八妇女节”,有别于其他不同的节日,它有着旗帜鲜明的性别属性,它是妇女的专属节日,这也是全世界各地妇女,在“社会性别”中,被得到认可和进步的最重要的场域之一。

就在全世界人民都过“三八妇女节”的同时,起源地美国,却已经很少有人过这个节日了。

有篇文章《“三八妇女节”起源于美国,为什么美国人自己却不过?》,给我们做了一些解析和梳理,里面提到的几句话,不得不让人深思。

文章中说,一,由于美国的许多传统节日,都涵盖了很多妇女节的意义,二,再加上美国妇女的地位,随着诸多妇女法案的出台,美国性别歧视明显下降,使得男女平等已经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性别标签和意识,自然也就被淡化了。

年,丁玲在《三八节有感》一文中写道:“‘妇女’这两个字,将在什么时候才不被重视,不需要特别被提出呢?”

不刻意被重视,不刻意被提起,不刻意被渲染,自然而然融入到日常的血与肉中,成为本身的一部分。

许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平等和开始吧。

02

因为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朋友圈就被一张这样的照片刷屏:

图片后面还有一段文字:

这张照片获得最佳照片奖,然而摄影者却从此陷入抑郁不能自拨。三只豹子追杀一只母鹿和两只鹿宝宝,以母鹿的奔跑速度,本来可以逃掉这场围杀。但她为了让自己的两个孩子逃跑,只能这样无畏地站着,眼睛坚毅地眺望着远方,看着自己远去逃离的孩子,哪怕下一秒,自己即将被撕成碎片。世上有一种爱,可以本能地划过时空跨越生死。这种爱,就是母爱。祝天下像这只母鹿一样拥有母爱本能的女性同胞们,节日快乐。

母爱是震撼的。

在今天,我还总会想起那个不知姓名的母亲,和她那滴令人心碎的眼泪。

03

波尔布特,是一个极左主义者,其极左政策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

在他执政期间,他将所有城市居民强行驱赶到农村的集体农场劳动,并下令屠杀持不同政见者。

在他的统治下,造成柬埔寨多万人死于非命,他是柬埔寨历史上的大罪人,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残暴的独裁者之一。

波尔布特相信,活人的脑浆可以“大补”,因此他就对他最痛恨的知识分子,实施“活体取脑”,供医药使用或者供统治高层一起食用。

他嗜血成性,却有一个奇特的嗜好,就是喜欢欣赏被屠杀者临刑前的表情,刽子手们为了讨他欢喜,就拍摄了成千上万张被屠杀者临刑前的照片。

大家仔细观察下,这张照片,女人的怀里还抱着一个婴儿,在她即将被钻取脑浆临刑的那一刻,她的表情是平静是坚毅的。

可她的脸颊上,却流下一滴泪珠,清晰可见。

怀抱的婴儿,令人心碎的泪滴。

在她临终前的那一刻,她到底在想些什么?我总是无法释怀。

胡适说,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只消考察三件事就可: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时间。

我们只所以能过上今天的日子,和她们的牺牲,还有坚毅,一定有某些内在的必然联系吧。

04

在苏联时期,有个“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也就是被大家后来广为人知的古拉格群岛,年,哈娃就被关在其中。

年,哈娃的女儿出生在一个没有母婴设施的劳改营里。

哈娃带着刚降生的婴儿,与其他两位母亲合住在一个小牢房里,臭虫像沙子一样,从屋顶和墙上往下掉。

每天夜里,哈娃都坐在孩子的小床边,把臭虫一个个掐死,并默默地祈祷,求上帝不要让她和女儿分开,祈祷自己可以和孩子一起获释,即使到外面沦为乞丐或者成为残疾。

但是上帝没有回应她的祈祷。

当她的孩子刚刚开始蹒跚学步,当她的孩子会喊出第一个词:“妈妈。”在之后不久的一个严寒的冬日,监管看守把衣衫褴褛的她们,塞进一辆货车,分别转送到“母亲劳改营”和只在规定时间允许探视的托儿所里。

在那里,哈娃那个长着满头金色短发的孩子,很快变成了一个苍白的幽灵;孩子的眼睛下面有乌青的阴影,嘴唇全烂了。

哈娃见过保育员早晨叫孩子们起床,她们连拉带拽地把婴儿从冰冷的床上拽起来,用冰冷的水给她们洗漱,又打又骂。

孩子们不敢哭喊,像老人一样轻微的抽着鼻子,发出轻微的叫声。这种让人难过的声音,在保育室里此起彼伏。已经大的可以坐起来或者爬行的孩子,总是仰面躺着,小膝盖抵着肚子,像鸽子一样咕咕的叫。

保育员打来一碗冒着热气的粥,把粥分到一个个盘子里,她们抓住离得最近的一个婴儿,把她的胳膊扳到背后,用毛巾拴起来,然后开始一勺一勺把热粥灌进她的喉咙,也不给她时间下咽,就像在给火鸡填下饲料。

在这个“托儿所”,哈娃虽然可以利用自己在锯木厂干活的空隙,偷些木柴贿赂保育员,可她还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日日枯萎消瘦下去。

哈娃开始发现,自己的孩子小身体上常带青肿,女儿一见到她,就用她皮包骨头的小手,搂着哈娃的脖子呜咽,说:“妈妈,想家。”

她想回到自己的天堂,那间爬满臭虫的小牢房。

很快,15个月大的女儿意识到,对于“家”的向往是不现实的,渐渐的,哈娃去探视她的时候,她不再伸出手来让哈娃抱,总是躺在自己的小床上,默默的转过身去。

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天,哈娃把她抱起来喂奶时,她的脸扭向一边,睁大眼睛凝视着远处,接着开始用无力的小手,拍打着哈娃的脸,对哈娃的乳房又抓又咬,并向下指着她的小床。

她要回到她的小床上。

那天晚上,当哈娃抱着一捆木柴送给保育员,来到托儿所,孩子的小床上已经没人了,哈娃的孩子,已经被剥光了衣服,与成年囚犯的尸体一起放在停尸房。

哈娃说:“这就是关于我的故事,我犯下了一生中最严重的罪行,就是生下了自己唯一的孩子。”

我们无法得知,在半个世纪前,那个一岁半的小生命,在她无辜的生命最后一天,她挣扎着离开妈妈的怀抱,宁可回到自己冰冷的小床独自死去的那刻,她对这个世界该是怀着多深的绝望……

多深的绝望......

可就是如此让人锥心不已的故事,在前苏联时期,却俯拾皆是,在那里,“死去才是规则,活着只是意外”。

就像囚徒们在诗里写的那样:在古拉格,只有死人才笑得出来,因为他们终于解脱了。

母爱是震撼的,但在古拉格,母爱有用武之地吗?

05

网上说,“女人是一个国家的风向标,当女人追求知识时,这个国家是进步的;当女人崇尚自由时,这个国家是文明的;当女人崇拜金钱时,这个国家是腐化的;当女人攀附权贵时,这个国家是堕落的”。

女人是一个国家的风向标。

那么在一个母爱无计可施的国家呢?

06

原来这世界,曾是那么的恐怖和不美好。

07

“三八妇女节”,在今天,在众多商家的策划和营销下,已经上升到了“女神节”。

一直到现在,“三八女神节”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736.html